7月16日,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盛典在京举行,共有66个获奖项目及个人受到表彰奖励。其中,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获颁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自2011年以来,全球仅有不到40名科研人员获得此荣誉。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获颁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为,华为云盘古预训练大模型创造性地解决了AI应用开发定制化和碎片化的痛点问题,开启了AI应用工业化开发的新范式。
此外,田奇带领的盘古团队中的一名研发工程师获得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田奇表示,华为云提供技术创新的平台,汇聚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支撑科技成果的全面转化。华为云盘古团队将在华为云“一切皆服务”的战略下继续砥砺前行,将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给更多的伙伴和开发者,帮助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
田奇是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信息检索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先后在大规模图像检索、行人重识别、自动化机器学习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工作;截至2022年7月,发表论文650 余篇,获8次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40000,H-index为94;在SIGMM Executive Committee、ACM MM等多个国际学术机构、会议担任重要职位,同时担任IEEE TNNLS、IEEE TMM、IEEE TCSVT、ACM TOMM、Multimedia Systems Journal、Machine Vision and Applications等多个期刊的副编辑。
2020年加入华为云后,田奇及团队坚持AI根技术创新,主导开发了华为云盘古系列预训练大模型,旨在建立一套通用、易用的人工智能开发工作流,以赋能更多的行业和开发者,实现AI工业化开发。目前,华为云盘古系列大模型已在工业、城市、能源、金融、气象等多个行业落地,并在电力巡检、铁路巡检、海浪预测、金融机构企业异常行为检测等100多个业务场景中得到实践。
同时,田奇基于自身在学界和产业界的长期积累,持续促进华为云与高校的AI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实践,搭建面向国内顶尖人工智能高校校长、学院院长的交流平台,构建华为云AI产学研生态,探讨业务场景挑战难题,活跃创新氛围,有效推动了创新成果落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周一AWS美东数据中心DNS故障导致数百万用户和上千家企业断网,Reddit、Snapchat、银行和游戏平台均受影响。专家认为这凸显了冗余备份的重要性,CIO需要根据业务关键性进行风险评估,优先保护核心系统。单一供应商策略仍可行,但需通过多区域部署分散风险,建立故障转移计划。金融、医疗等高风险行业需更高冗余级别。
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提出FrameThinker框架,革命性地改变了AI处理长视频的方式。该系统采用"侦探式"多轮推理,先快速扫描全视频获得概览,再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关键片段。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认知一致性验证,FrameThinker在多个视频理解基准测试中准确率平均提升10.4%,计算效率提高20倍以上,为AI视频理解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英国政府发布新的反勒索软件指导文件,旨在解决供应链安全薄弱环节。该指南与新加坡当局联合制定,帮助组织识别供应链问题并采取实际措施检查供应商安全性。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过去一年处理了204起"国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指南强调选择安全可靠的供应商、加强合同网络安全条款、进行独立审计等措施,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防范网络攻击。
复旦大学团队创建MedQ-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模型医学影像质量评估能力。研究覆盖五大成像模式,设计感知-推理双层评估体系,意外发现医学专用AI表现不如通用AI。结果显示最佳AI模型准确率仅68.97%,远低于人类专家82.50%,揭示了AI在医学影像质控应用中的现实挑战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