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岛,2023年2月25日] 近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活动顺利举行。会上,山东省首个大规模普惠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计算中心将推动青岛AI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助力打造山东省创新与数字经济新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去年以来,青岛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依托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园区项目,发力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3大主攻方向;开拓硬件制造、复杂算法软件研发、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3条新兴赛道;深度拓展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6大应用场景,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
开园活动上,青岛市工信局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支持园区引进、建设综合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普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务,降低创新应用成本。这也是全国首个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政策。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局部展示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由政府负责统筹规划,首期建设100P算力,于2022年11月投入试运营。其承载着“一中心四平台”的产业模式创新,解决算力普惠、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与落地、人才培养等AI发展关键问题。当前,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对接270家企业,达成意向算力超120P,试运营算力已超80P;与海尔、海信、以萨、中车四方等50余家企业联合孵化超过100个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开展产业峰会、招商对接会、开发者大赛等生态活动。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tlas 900AI集群
结合青岛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孵化的“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已有多项成果集成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气象局等单位的业务系统中。
“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亮相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厅
基于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青岛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也已挂牌,融合赋能中心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岛市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用”闭环,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支撑青岛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
海纳百川成其大,人集众智成其强。未来,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牢记使命,努力成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