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智资本与宁波舜工集团、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基金共同设立新产业基金,规模数十亿人民币。该基金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新消费、智能制造、碳中和等领域,整合上下游资源,为新兴技术的产业孵化、迭代进行赋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放大数字经济对产业的赋能效应。目前基金首批种子项目已在交割中。该基金的设立将成为余姚市持续构建数字创新及数字智能产业生态的基石,进一步加速余姚市数字经济产业的布局。
光智资本与宁波舜工集团、宁波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基金共同设立新产业基金签约现场
光智资本执行董事万育红,宁波舜工集团有限公司法务审计部经理宋国均,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王鉴代表三方进行签约。宁波前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余姚市政府党组副书记、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总指挥韩柏顺,宁波前湾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党组成员、副总指挥夏康本,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忠华,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域开发建设指挥部党组成员、副总指挥俞斌权,宁波舜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成,特斯联创始人兼CEO艾渝,特斯联高级副总裁朱华成见证签约。
光智资本专注于投资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或在实际场景中有实际应用的优秀企业;同时兼顾与地方联合开发、建设、运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智能产业,目前已与国资平台发起并运作多支人民币基金,同时与国际投资平台也正在筹措发起并设立产业基金,旗下包括私募股权投资(PE)、创新与成长投资(VGC)等业务板块,团队历史累积管理规模400亿人民币,先后通过近20家企业完成IPO或并购实现退出。团队投资的明星企业包括:龙焱能源科技、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京东物流、奇安信、第四范式、爱奇艺、网易云音乐、美团点评、商汤科技等头部项目。
光智资本认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为核心要素,以金融赋能为助推举措,以园区为基础平台,是助力现代化城市产业体系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伴随智能科技愈来愈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发展引擎,数字经济产业的培育、孵化之于技术的研发突破、应用推广作用凸显。光智资本期待充分发挥产业、金融优势,持续助力地方产业生态的不断壮大,为打造智慧余姚贡献力量。
宁波舜工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原余姚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系余姚市人民政府直属五家国企集团之一。立足“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商、制造业公共服务提供商、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商”发展目标定位,宁波舜工集团致力于发展资本运营、股权投资、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园区建设等领域,加快推动余姚现代化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宁波舜工集团有限公司法务审计部经理宋国均认为,光智资本所专注的领域与宁波、余姚的发展方向十分契合。制造业、零售业、能源行业是余姚的优势行业,数智化浪潮下,传统优势行业亟需与全新数智要素的深度融合。我们期待基于新设立的基金,推动围绕相关领域技术的孵化,为地区产业的数智化升级赋能。
余姚阳明股权投资基金隶属于中意宁波生态园,积极推进“创投+基金”、“链条+企业”、“平台+服务”等招商引资新模式,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空天一体化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中意宁波生态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王鉴表示,中意宁波生态园是余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余姚构建数智创新生态的主战场。阳明基金期待与光智资本、宁波舜工携手,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补齐创新型城市发展短板,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原点,实现余姚全市高新技术队伍规模和质量的双提升。
随着《宁波市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2022-2026年)》的发布,宁波正在通过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强化创新引领,着力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力争到2026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1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实现“三倍增”,努力建设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
此次新基金的设立,与数字产业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从激发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城市智能新基建发展,到凭借产融结合的优势引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光智资本正在以万物互联为基础,通过对技术要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重组和拓展,对各行业进行数字化解构与重塑,全面助力生态产业的智慧化、低碳化升级,推升城市的发展效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