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进入顶层设计](https://img.zhiding.cn/5/78/li1LokaSPch_600.png)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指出,自2012年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实现显著增长,从11万亿元扩大至50.2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
同期,数字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21.6%跃升至41.5%,凸显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到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专家预测,到203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望为全球贡献近90万亿元的经济价值,其中我国将突破30万亿元,显示出该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
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同时在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人工智能应用也在生命科学、智慧物流、视觉工业等多个领域向纵深推进。
此外,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已有522家上市公司涉足人工智能领域。
在融合应用方面,我国已建成的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中,经过AI改造的工厂研发周期缩短了约20.7%,生产效率提升了约34.8%。
然而,面对算力网络基石有待夯实、落地路径尚不明确等多重挑战。
如何充分发挥AI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中的引擎作用,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及实现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各行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深度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进入顶层设计](https://img.zhiding.cn/5/79/liDgLUQPI58U_600.png)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新关键词引发热议——[人工智能+]行动。
具体来看,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包括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从2015年、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先后提出[互联网+][智能+],再到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人工智能+],这是中国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释放创新动能的新信号。
![深度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进入顶层设计](https://img.zhiding.cn/5/80/livKbjkLshtu6_600.png)
关注接下来[人工智能+]战略中的[+],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预示着哪些传统行业和领域将经历颠覆性的变革,并引领新的行业规则的确立。
这个[+]象征着[跨行业跨领域+多元化应用场景],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深度融入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战略主要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核心技术,致力于实现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
进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效率,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该战略将围绕算力供给、数据资源共享、算法人才培养等核心要素展开,推动人工智能与多个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实施[人工智能+]战略的过程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成为关键。当前,AI技术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催生出工业智能制造、智能驾驶、飞行汽车等一系列新兴业态。
同时,AI还在推动多模态大模型的迭代升级、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算力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与[人工智能+]虽在字面上相似,但内涵却有所区别。2019年的[智能+]主要侧重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而今年的[人工智能+]战略则更加注重从研发到场景应用再到产业生态构建的全链条赋能,进一步凸显了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也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将人工智能视为提升各行业效率和质量的辅助工具,而后者则将人工智能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人工智能+]战略意味着我国将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先进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进而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效率,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度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进入顶层设计](https://img.zhiding.cn/5/81/liWg0YX1ceNs_600.png)
①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激发其内在动力和活力,并在提升牵引力、支撑力、驱动力方面持续努力。
AI技术的持续迭代与进步,其核心在于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因此,需要形成政府引导、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强大研发合力,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力。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②为了激发[人工智能+]产业的活力,我们需要将其作为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为其注入新的[根]和[魂],并为其发展疏通[经]和[脉]。
[人工智能+]的实践意义在于其[+]的作用,将真正推动AI技术与各行各业、实体经济的全面融合。
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时,我们应紧密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努力跨越核心技术如大模型等与产业应用落地之间的鸿沟,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
③为解决大模型等新兴领域的人才缺口问题,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应培养和引进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数字化人才,并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完善人才体系,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深度丨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进入顶层设计](https://img.zhiding.cn/5/82/liKzJ09GzP0k2_600.png)
不论是在人工智能产业下游端开展的[人工智能+]行动,还是上游端[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建,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都将驱动产业数智化赋能升级,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顶层设计的加强、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换挡提速,均意味着AI与实体经济步入全面融合的新阶段。
部分资料参考:第一财经:《[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界从业者这样看》,学习大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有何深意?》,证券日报之声:《以智提质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经济破浪前行》,中国计算机报:《[人工智能+]重塑产业发展模式,通用AI进程加快》,21世纪经济报道:《首提[人工智能+]!信息量满满》,i黑马:《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相关股价大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