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角度简单来说,kW表示的是瞬间的电力,而kWh表示的是其对时间的积分,也就是某一期间内的电力总和。简言之,kW也可称为电力,kWh也可称为电量。不过,这样说有些枯燥乏味,没有意思,因此下面用其他形式对这两个词语做一下大体比较。

●就灯泡等照明器具而言,kW与亮度有关,kWh与电费有关。
●对电暖气来说,kW与温暖程度和制暖强度有关,kWh与电费有关。
●在电动汽车上,kW与加速能力有关,kWh与可续航距离有关。
●涡轮发电机,kW与涡轮的大小有关,kWh与燃料的使用量有关。
●蓄电池,kW与当时使用蓄电池的设备的数量有关,kWh与可使用的时间有关。
●在电力交易领域中,分别有交易kW和kWh的机构(日本国内还没有kW的交易场所)。
那么kW和kWh的区别究竟在哪?
其实本质上就一句话:
kW是电功率的单位,kWh是电能的单位。
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道来。
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即产生或消耗电能的快慢,单位为瓦特(W)。我们常用的单位kW、MW、GW分别等于103、106、109瓦特。
发电机的功率是它产生电能的速率,装机容量就是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之和。而在用电端,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指的是它消耗电能的速率,比如100W的灯泡比60W的灯泡功率大,亮度也更亮。
电能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能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焦耳(J),不过在电力系统中常用kWh、MWh表示,1MWh=103kWh=3.6*109J。1kWh就是功率为1kW的设备在1小时内产生或消耗的电能。
电厂的发电量为实际运行功率与运行小时数的乘积,而在说到用电量时我们常用“度”这个单位,1度=1kWh。
两个单位都用来表征电能的生产与消耗过程,不过kW表征该过程的快慢,kWh表征该过程的电能总量。它们的关系就像速度和距离一样,都可以用来描述一段路程,但侧重点不同。
计算公式为:电能=电功率*时间,比如功率为1kW的电器工作5h,则用电量为1kW*5h=5kWh=5度。
最能跑的1度电:电动自行车跑约80公里

最凉爽的1度电:普通电风扇运行约15小时
最清洁的1度电:9瓦的节能灯亮超过100小时
最娱乐的1度电:看电视约10小时
最解渴的1度电:烧开水约8升
最消暑的1度电:生产啤酒约15瓶
最保暖的1度电:织布约10米
我国13.3 亿人口,一天能节约13.3亿度电,假设1 度电0.61 元,则13.3*365 = 4854.5亿度;4854.5*0.61 ≈ 2961.2亿元。
以广州每年用电637.51亿度计,4854.5/637.51 ≈ 7.6 年,一年节约的电够广州用7.6年。
发1度电需要用0.3千克标准煤,会产生0.8千克二氧化碳。按上述算法:4854.5*0.8=3883.6亿千克=3.8836亿吨,可以减少3.88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亚马逊云服务部门与OpenAI签署了一项价值380亿美元的七年协议,为ChatGPT制造商提供数十万块英伟达图形处理单元。这标志着OpenAI从研究实验室向AI行业巨头的转型,该公司已承诺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在AI时代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亚马逊而言,这项协议证明了其构建和运营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的能力。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发现AI训练中的"繁荣-崩溃"现象,揭示陈旧数据蕴含丰富信息但被传统方法错误屏蔽。他们提出M2PO方法,通过改进数据筛选策略,使模型即使用256步前的陈旧数据也能达到最新数据的训练效果,准确率最高提升11.2%,为大规模异步AI训练开辟新途径。
当今最大的AI数据中心耗电量相当于一座小城市。美国数据中心已占全国总电力消费的4%,预计到2028年将升至12%。电力供应已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核能以其清洁、全天候供电特性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新选择。核能项目供应链复杂,需要创新的采购模式、标准化设计、早期参与和数字化工具来确保按时交付。
这项由卡内基梅隆大学和东北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通过分析1322篇AI隐私论文,发现学术界92%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训练数据泄露这一相对较小的威胁上,而聊天记录泄露、AI助手背叛、隐私推断和信息聚合等更严重的隐私威胁却被严重忽视,呼吁学术界和产业界重新审视AI隐私保护的优先级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