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正在“激活”核电。
谷歌近日正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用事业公司合作,评估将核能作为其数据中心的一种可能能源来源。
微软日前宣布与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签订了一项为期20年的能源采购协议,所有电力都将被用于驱动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而这并非微软首次用核电为数据中心功能,早在去年夏季,微软便与星座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通过旗下核电设施为微软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供电。
甲骨文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拉里o埃里森也在近期宣布,甲骨文已经获得了建造三座核反应堆的许可,这些是为AI数据中心供电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
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3月,以6.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核电驱动的数据中心。
OpenAI同样在押注核电,如其与美国奥克洛公司达成协议,在爱达荷州东南部建造了一个小型核电站为其旗下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今年春天,OpenAI高管还在东京与日本官员举行会议,打算建设由核电站供电的数据中心。
……
据《华尔街日报》7月报道,全美约1/3核电站所有者都在与科技公司就新建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进行谈判。
高速发展的AI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撑,这催生出海量的电力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达到500TWhr,相当于全球能耗的2%,需要快速增长下,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占到全球能耗的7%。
能源供应正成为AI发展的“瓶颈”。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英伟达CEO黄仁勋、特斯拉CEO马斯克、Arm首席执行官Rene Haas等科技大佬在多个不同场合均表达了关于能源供给不足、电力短缺的观点。
核能能量巨大、稳定,且是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在美国电网规划较为老旧、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美国巨头公司将更多目光投向核电,在数据中心上推行“核电直供”,以推进AI发展。
不过,核能也有其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核电供应在稳定性上优于风能和太阳能,但是,将核电用于数据中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上的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复杂的问题,尤其会面临来自民间的抵制。
此外,核电从选址到建设再到发电周期相当漫长,至少在十年之久,指望十年后的核电解决问题也不现实。因此,即便将核电划入AI数据中心的供电来源中,美国电力紧张的局面短时间内依然无法缓解。在新增负荷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美国电力供需紧张、电价上涨或将成为一个长期持续趋势。目前来看,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电力短期的重心还是油和气。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