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正在“激活”核电。
谷歌近日正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用事业公司合作,评估将核能作为其数据中心的一种可能能源来源。
微软日前宣布与美国三哩岛核电站签订了一项为期20年的能源采购协议,所有电力都将被用于驱动AI数据中心和云服务。而这并非微软首次用核电为数据中心功能,早在去年夏季,微软便与星座能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将通过旗下核电设施为微软位于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供电。
甲骨文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拉里o埃里森也在近期宣布,甲骨文已经获得了建造三座核反应堆的许可,这些是为AI数据中心供电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
亚马逊云科技在今年3月,以6.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座核电驱动的数据中心。
OpenAI同样在押注核电,如其与美国奥克洛公司达成协议,在爱达荷州东南部建造了一个小型核电站为其旗下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今年春天,OpenAI高管还在东京与日本官员举行会议,打算建设由核电站供电的数据中心。
……
据《华尔街日报》7月报道,全美约1/3核电站所有者都在与科技公司就新建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进行谈判。
高速发展的AI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撑,这催生出海量的电力需求。数据显示,2023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达到500TWhr,相当于全球能耗的2%,需要快速增长下,预计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将占到全球能耗的7%。
能源供应正成为AI发展的“瓶颈”。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英伟达CEO黄仁勋、特斯拉CEO马斯克、Arm首席执行官Rene Haas等科技大佬在多个不同场合均表达了关于能源供给不足、电力短缺的观点。
核能能量巨大、稳定,且是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在美国电网规划较为老旧、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美国巨头公司将更多目光投向核电,在数据中心上推行“核电直供”,以推进AI发展。
不过,核能也有其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核电供应在稳定性上优于风能和太阳能,但是,将核电用于数据中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上的问题,而是涉及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复杂的问题,尤其会面临来自民间的抵制。
此外,核电从选址到建设再到发电周期相当漫长,至少在十年之久,指望十年后的核电解决问题也不现实。因此,即便将核电划入AI数据中心的供电来源中,美国电力紧张的局面短时间内依然无法缓解。在新增负荷持续增长的背景下,美国电力供需紧张、电价上涨或将成为一个长期持续趋势。目前来看,美国人工智能发展电力短期的重心还是油和气。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