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的最后一天,由智谱AI新上线的o1为这一年划上句点。
写一个python程序,主要功能是将普通视频转换为字符艺术视频。它首先将输入视频(jinitaimei.mp4)用ffmpeg按帧分解,然后把每一帧图像转换为由特定字符2、0、2、5和空格组成的字符画。转换过程中要将原图按比例缩放6倍,并将RGB颜色转换为灰度值并映射到对应字符。接着将这些字符画帧重新合成为视频,注意确保正确的帧顺序,生成一个字符艺术视频。
起猛了,大半夜的,居然看到智谱也上线他们的o1模型了。
不是,哪家好人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来发他们的新模型啊。。。
2024年的最后一天本来我想划水过的,提前给自己放假,结果现在被迫深夜加班。。。我想睡觉。。。
当你登录智谱清言的时候,就能看到他们上线了这个Zero推理模型,不过是以智能体的形式出现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看动漫太多了,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脑海中想到的画面,是《反叛的鲁鲁修》里面的Zero。
一股子坚韧不屈势要突破一切阻挡的形象,还挺符合智谱AI的气质的。
总感觉有点大魔王和小孩哥的即视感(不是说QwQ不强,它很强,只是单纯的这名字每次看到我都想笑。。。
2023年的12月31号,大模型的智能水平,还被锁死在11月7号发的GPT4-turbo上,而AI视频,更是PPT。
那时候,大家还在嘲笑大模型算不来数学,还在讨论幻觉,还在说,大模型的发展,好像涨不动了。
而9月13号,OpenAI o1的发布,那天,我写下了这么一个标题。

AI的智能加速曲线,从来没有如此的迅速过。
一年的时间,过的太快了。
今天,智谱的“o1”发布,也正好,就是这一年AI的旅程,最好的注脚。
看看跑分。

在AIME 2024和MATH500这两数学能力、LiveCodeBench这个代码能力上超过了o1,但是常识问答和逻辑推理都比o1要弱,比较偏科的做题战神。
正好,在2024的最后一天,我用它来做一遍那些曾经llm的错题集,来看一下它的能力。
比如我这道经典的鲜虾包送酱油题。
- 超市里,每袋大米售价 50 元,每瓶酱油售价 10 元。如果鲜虾包购买了 4 袋大米和 4 瓶酱油,并且送给邻居1袋大米和2瓶酱油,那么鲜虾包购买大米比酱油多花了多少钱?
曾经的o1预览版在我的测试下连错4次,来看看Zero的答案。
还有国庆时我整了个活,给AI出了一道很朴实的调休题:
- 这是中国2024年9月9日(星期一)开始到10月13日的放假调休安排: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请你告诉我除了我本来该休的周末,我因为放假多休息了几天?
当时测评里那些AI胡编乱造的回答,也是各有各的精彩。
而Zero作为2024收官模型,就直接丝滑把答案拿下了。
还有经典的更复杂的数学题、竞赛题,也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高峰。
微积分、化学反应、物理题,都OK。那道双缝干涉的题,连o1都翻车了,Zero倒是全对。
AIME级别的数学竞赛题也不在话下,关键思路还贼清晰。
测了几题,对的挺多,有一说一,智谱Zero做题是真挺强的。
以Claude3.5为起点,Cursor、Windsurf等等各种代码编写的copilot打破了编程的技术围墙,让即使是小白的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程序创意。
说实话,突然有点庆幸微信公众号没学年度报告那一套,不然我疯狂蹭鸡哥热度的黑历史就全暴露了。估计要被打上年度小黑子的标签。。。
所以,为了感谢鸡哥这一年友情出演我这么多文章的case主角,2024年的最后一个case,必须也是鸡哥。
之前在B站刷到真爱粉用函数图像做鸡哥打球的逐帧动画,直接给我看傻了。灵光一闪,我想着让AI也来整个活,把鸡哥的舞蹈教材用代码或者二进制来复刻一遍。
写一个python程序,主要功能是将普通视频转换为字符艺术视频。它首先将输入视频(jinitaimei.mp4)用ffmpeg按帧分解,然后把每一帧图像转换为由特定字符2、0、2、5和空格组成的字符画。转换过程中要将原图按比例缩放6倍,并将RGB颜色转换为灰度值并映射到对应字符。接着将这些字符画帧重新合成为视频,注意确保正确的帧顺序,生成一个字符艺术视频。
很快啊,zero直接秒懂我要整啥活,然后库库给我写代码。
有点可惜的是智谱的zero还没有办法直接在对话里呈现代码的结果,拿到代码还得在本地跑。不过也多了一点开盲盒的惊喜。
第一版的代码跑出来的效果已经不错了,但是字符组成的不是人,是背景。看着多少有点怪。
好在Zero可以多次对话,我直接让它修改代码,让画面变成黑底灰字,更有科技感。
然后,代码一遍出,我直接拿Python把原视频跑了一遍。
就...艺术已成。2025字符组成的永不落幕的真神,在此,向你致敬。
从年初到岁尾,你看,LLM们的江湖就是那么跌宕起伏,人人都觉得见证了所有风浪,可下一刻又能冒出新的惊喜。
当初9月13号,OpenAI o1横空出世,我说,这是新时代。
如今12月31号,智谱Zero为这个时代再加一把柴火。
2024就这样过去了,你说,2025年,这个世界会更好吗,我会更好吗?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今年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故事,还有你明年的梦想。
把所有的回忆和感慨抛向夜空,让它们化作烟花,照亮我们的新旅程吧。
以上,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在看、转发三连吧,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可以给我个星标?~谢谢你看我的文章,我们,下次再见。
0赞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推荐文章
从浙江安吉的桌椅,到广东佛山的沙发床垫、河南洛阳的钢制家具,再到福建福州的竹藤制品,中国各大高度专业化的家具产业带,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各自的数字化出海路径。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