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开源嵌入式平台提供商Arduino最近在都灵举办了一场活动,宣布了几项重要消息,包括推出搭载高通系统级芯片的新型单板计算机,以及被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全资收购的消息。
高通表示,与Arduino的合作将使开发者更容易接触到其技术,并让这些技术更容易应用到边缘计算领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确实如此。
大量廉价的开发板和高通系列软件工具将让该公司能够进入此前无法触及的整个行业领域。高通此前只与那些签署重大合同的大型企业打交道。现在,高通的芯片和软件可以触达个人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和创新型初创企业。这正是未来的发源地,特别是在优质AI技术推动优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领域。
大多数机器人都是边缘设备,高通需要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这样一个神秘的企业巨头来说,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启发。但有一点例外:高通并非与Arduino合作,而是拥有Arduino。高通声称Arduino将保持独立,不会有任何改变。但这不可能是真的。
要与Arduino建立真正保证其自由决策和维持现有策略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建立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的伙伴关系。如果你收购了某样东西,你就控制了它。这就是关键所在。如果你想支持开源硬件和软件平台,应该贡献开源硬件和软件。合作关系可以由任一方解除,但收购就不是这样了。如果Arduino想做高通不喜欢的事情,只有一方会获胜,那就是以Q开头的那家公司。
要了解这种差异有多大,可以看看树莓派基金会。它在所有主要单板计算机中使用博通芯片作为系统级芯片。这意味着它必须搭载封闭固件,因为博通和高通一样不喜欢分享信息。然而,树莓派被视为一个促进性、独立性、用户导向和开发者导向平台的典范。虽然不完美,但该组织多年来一直在构建和支持软件、教育和连续性,这些都为其卓越而独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动力。
高通本可以采用同样的做法。它本可以说正在与Arduino共同生产单板计算机,承诺围绕共同愿景进行操作系统和推广合作,为新市场提供新的可访问技术。这正是那些华丽营销试图暗示的内容。需要重申的是:高通没有这样做。高通收购了Arduino。它无法回避这对未来的影响,就像博通控制了所有树莓派相关业务一样。
无论提出什么论证,说事情真的会像以前一样继续下去,或者说培养现有Arduino生态系统的开源、高度多样化精神符合高通的最佳利益,或者说这一切都太庞大、太成熟、受到宽松许可证的保护、太深入世界结构而无法改变,这些都不重要。高通花了大钱来拥有这个灵魂——花了多少钱,我们不知道。如果可能的话,没人会告诉我们任何事情。
高通在这里是为了销售芯片。Arduino的收购就是为了销售芯片。这可能是与Arduino迄今所做工作很好契合的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但如果这种契合发生变化,那么Arduino就会成为一个听命于主人的品牌。高通是一家上市公司,一旦内部和股东情绪转向反对Arduino增加股东价值,那就完了。如果Arduino表现很好以至于成为内部争斗的一部分,或者表现很差以至于被抛弃,情况也是如此。
企业界的历史充满了因名义上的战略原因而被收购的公司的空壳,它们在战略改变的那一刻就枯萎死亡。在企业中保持独立性的程度取决于你是否有强有力的赞助商和内部盟友。新收购的公司很少拥有这两者。
这还没有涉及企业文化的细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此不兼容,以至于被收购的人发现他们需要离开,同时他们的新管理层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可以解散合作关系——比如微软和IBM——但你无法解散收购。你只能摧毁。
到2030年,Arduino这个名字很可能不再代表它现在所代表的东西。高通将吞噬它。高通是否会因此在新行业获得突出地位,这是未知的。Arduino的遗产将独立于高通继续存在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因为开源技术擅长变形。
将会有一个伟大的开源硬件和软件微控制器平台,但它会叫什么名字呢?
Q&A
Q1:高通收购Arduino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高通收购Arduino的主要目的是销售芯片。通过收购Arduino,高通可以接触到个人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和创新型初创企业等此前无法触及的市场领域,特别是在边缘AI和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机器人都是边缘设备,高通需要在这些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Q2:Arduino被收购后还能保持独立吗?
A:虽然高通声称Arduino将保持独立运营,但这不太可能实现。收购意味着控制,如果Arduino想做高通不喜欢的事情,只有高通会获胜。作为上市公司,一旦内部和股东情绪转向反对Arduino增加股东价值,Arduino的独立性就会受到威胁。真正的独立需要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收购关系。
Q3:Arduino被收购对开源社区有什么影响?
A:到2030年,Arduino这个名字很可能不再代表它现在所代表的东西,高通将逐渐吞噬它。不过,Arduino的遗产将独立于高通继续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开源技术擅长变形和重新组织。开源社区很可能会创建新的开源硬件和软件微控制器平台来延续Arduino的精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前软件工程团队正在试验基于AI代理的编码工具和大语言模型,以提高开发速度和质量。然而,AI编码工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方式。开发者需要提供结构化的问题描述、明确的执行要求和相关上下文,同时建立适当的防护机制。AI不仅能处理重复性任务,还能识别和评估替代方案,从被动助手演进为工作流程推进器。成功的关键在于将AI视为合作伙伴而非快捷工具,并将其整合到软件交付的全生命周期中。
NVIDIA研究团队开发出名为Lyra的AI系统,能够仅凭单张照片生成完整3D场景,用户可自由切换观察角度。该技术采用创新的"自蒸馏"学习方法,让视频生成模型指导3D重建模块工作。系统还支持动态4D场景生成,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这项技术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为游戏开发、电影制作、VR/AR应用等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Salesforce发布企业级AI智能体平台Agentforce 360,将AI智能体融入几乎所有应用中。该平台采用混合推理引擎Atlas,结合大语言模型的概率思维和业务规则的精确性,支持语音交互和深度集成。以Slack为主要界面,提供Agentforce Builder开发环境,能将非结构化文档转换为可查询记录。Salesforce内部已部署该系统,每周处理180万次对话,主动服务活动增长40%。
谷歌DeepMind团队创新性地让Gemini 2.5模型在无需训练的情况下学会理解卫星多光谱图像。他们将复杂的12波段卫星数据转换为6张可理解的伪彩色图像,配以详细文字说明,使通用AI模型能够准确分析遥感数据。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超越现有模型,为遥感领域AI应用开辟了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