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MacBook Pro提供深空黑色与银色、14英寸和16英寸选项,搭载M4系列芯片(M4、M4 Pro、M4 Max),将于11月1日上午9点起开启预购,11月8日起开售。
其中,14英寸M4款12999元起售,M4 Pro款16999元起售;16英寸M4 Pro款19999元起售,M4 Max款27999元起售。
▲深空黑色14英寸MacBook Pro和银色16英寸MacBook Pro
最贵16英寸MacBook Pro的硬件配置为纳米纹理显示屏、M4 Max(16核CPU、40核GPU)芯片、128GB统一内存、8TB固态硬盘,售价57099元;如果选择预装软件Final Cut Pro和Logic Pro,则售价为60395元。
M4系列芯片采用第二代3纳米制程工艺打造,M4集成10核中央处理器,M4 Pro集成14核中央处理器,M4 Max拥有最多16核中央处理器和最多40核图形处理器。
苹果三种型号的芯片均配备了带宽更高、速度更快的统一内存,可在设备端运行大语言模型等。此外,M4系列芯片的电池续航时间最长可达24小时,还支持快速充电,30分钟就能充至最高50%的电量。
▲M4、M4 Pro与M4 Max对比(智东西制表)
1、搭载M4 Max芯片的MacBook Pro
这款机型支持最高128GB统一内存,开发者可与近20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进行交互。M4 Max芯片还集成了媒体处理引擎,包括2个ProRes加速器,可帮助用户在MacBook Pro上使用Final Cut Pro,并编辑由iPhone 16 Pro拍摄的4K 120ProRes视频。
搭载M4 Max的MacBook Pro具体性能包括:
2、搭载M4 Pro芯片的MacBook Pro
搭载M4 Pro芯片的新款MacBook Pro内存带宽,相比前代机型提升高达75%,是其他AI PC芯片的2倍。其性能相比搭载M1 Pro芯片的机型提升最多可达3倍,可用于地质绘图、结构工程、数据建模等工作流。
搭载M4 Pro的MacBook Pro具体性能包括:
3、搭载M4芯片的新款14英寸MacBook Pro
搭载M4芯片的MacBook Pro具体性能包括:
新款MacBook Pro引入了纳米纹理显示屏选项,可减少眩光和反射带来的干扰,选配该屏幕要比标准显示屏多花1100元。
在强光照射下,新款MacBook Pro能够以最高1000尼特峰值亮度显示SDR内容,以最高1600尼特峰值亮度显示HDR内容。
新款MacBook Pro还配备了支持人物居中的12MP Center Stage摄像头,可在复杂光照条件下提升视频质量。人物居中功能可让用户在走动时保持在画面中央,全新摄像头还支持桌上视角。
此外,这款设备还搭载了录音棚级麦克风和支持空间音频的六扬声器音频系统。
14英寸机型配备M4芯片和3个雷雳4端口,标配16GB内存,支持连接两台高分辨率外接显示屏,与内置显示器同时使用。搭载M4 Pro和M4 Max芯片的14与16英寸机型支持雷雳5,数据传输速度提升达2倍以上,最高达120Gb/s。
所有MacBook Pro机型,均配备一个支持最高8K分辨率的HDMI端口、一个SDXC卡插槽、一个用于充电的MagSafe 3端口、一个耳机插孔,并支持高速无线局域网和蓝牙5.3。
在苹果智能方面,新款MacBook Pro中提供了英语版,适用于macOS Sequoia 15.1,但具体推出时间依监管部门审批情况而定。
macOS Sequoia的新功能之一为iPhone镜像,用户可直接在Mac上与自己的iPhone及其通知进行无线交互。
Safari浏览器提供了新的视频观看器,可供用户免打扰观看视频。用户可使用干扰控制功能隐藏网页上干扰自己浏览的项目。
此外还有个性化空间音频和优化后的游戏模式等多种功能、窗口布局整理、密码App更新等,在视频通话中,用户可以为其设置背景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