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宏教授在光明网发表署名文章:从三组数据透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这是国内关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个文件。
1月13日,张向宏教授在光明网上发表《从三组数据透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署名文章,阐释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六大亮点、三步走战略和四重影响。
 

以下是光明网刊发的文章全文:

张向宏教授在光明网发表署名文章:从三组数据透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的部署要求,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这是国内关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个文件。光明网推出系列稿件,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挑战、机会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维度分析解读。

张向宏教授在光明网发表署名文章:从三组数据透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作者:国家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张向宏

当前,制约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最突出问题是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没有一个数据安全流通的环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初步确立了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体制机制。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就是要借助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区块链、数联网等新型数据流通技术,构建一个既能确保数据安全可信,又能确保数据大规模流通的数据基础设施,解决了数据发展和安全难以统筹的痛点难点问题。

一、“134387”: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六大亮点

《指引》具有“134387”等六方面突出亮点:

“1”:一个目标。《指引》明确提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从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角度出发”,即建设安全可信、高效流通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供不出、流不动、用不好”的难题,充分释放数据的要素价值。

“3”:三种形态。《指引》明确提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以区域数据基础设施和行业数据基础设施为主体,以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为重要组成”。即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包括区域数据基础设施、行业数据基础设施和企业数据基础设施等三种形态。企业数据基础设施是指服务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数据平台,包括采集、存储、处理、管理等相关硬件和软件系统,以及企业整合、协同关联数据方形成的数据服务平台。行业数据基础设施是指覆盖某一行业领域,服务行业内企业、用户及利益相关者,实现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各类设施,包括行业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行业数据归集平台、行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数据基础设施是指覆盖本地区,服务区域内企业、用户及利益相关者,实现数据要素化、资源化、价值化的各类设施,包括数据归集平台、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公共数据运营平台等。

“4”:四类设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由网络基础、算力底座、流通利用和全过程安全等四类设施组成,其中,数据流通利用设施是核心,网络和算力设施是底座,安全设施是保障。即数据流通利用设施为数据流通利用提供安全可信环境,包括可信数据空间、数场、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网络、隐私保护计算平台等技术设施,网络和算力设施提供数据高速传输和算力高效供给等基础支撑,安全设施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3”:三个统一。即基于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数据流通利用底座,搭建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管理平台,以及建设数据产权登记、公共数据运营、数据资源管理、数据流通交易、算力资源监测调度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平台。这些设施相互贯通、协同推进,共同促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8”:八大功能。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具有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安全服务等八项功能。即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提供了一个数据“采汇传算流用运”等数据流通利用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和设施。

“7”:七条技术路线。《指引》提出了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控制技术、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等七条技术路线。其中,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控制技术是三项当前常用的数据流通应用技术,数据空间、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是四种应用实践。

二、“三步走”: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实施策略

《指引》明确指出“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要“坚持自上而下布局、自下而上探索双向协同,鼓励大胆创新,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技术收敛,推动技术规模化部署、系统化应用”,并提出“三步走”实施策略。

从2024至2026年,为试点试验阶段。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试点试验,支持部分地方、行业、领域先行先试,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的标准规范,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技术基础。完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从2027至2028年,为技术收敛阶段。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数算相关设施充分融合,基本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规模化数据可信流通利用格局,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

2029年以后,为大规模建设阶段。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三、“四重影响”: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价值作用

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掌控数据战略资源、适应全球数据生产方式变化以及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等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将引领未来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都极大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实现了人与人、设备与设备间的跨域联接,引领全球经济高速增长了30多年。当前,我国率先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NDI),在实现国内市场数据资源大循环基础上,将通过国际合作组织,不断向全球范围拓展延伸,最终与世界各国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互操作,并将推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

数据战略资源将牢牢掌握在国家手中。传统的电力、通信、铁路等网络状、分布式国家战略资源,都是通过建设电力网、通信网、铁路网等基础设施,实现国家掌控的。数据作为新型国家战略资源,也具有网络状、分布式等特点,也应通过建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牢牢掌控数据这种新型国家战略资源。

全球数据生产流通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据京数智科技预测,互联网上流通的数据将在2028年全部耗尽,人类社会的数据生产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将向广度拓展,即从结构化数据向多模态数据拓展;另一方面将向深度拓展,即通过技术手段将从前不可流通数据转化成可流通数据。数据生产方式向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要求创新一个既能保障数据安全,又能实现数据大规模流通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将加速构建形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一个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基础设施,为全国范围内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共享交换和互操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有助于加快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构建步伐。

 

来源:交大评论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01/15

13:04

分享

点赞

交大评论

北京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研究中心(ICIR)主办。全面关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重点聚焦以网信产业为核心的全球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动态,每周一期,周一定期更新。

最近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