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Ink公司,这家为全球电子阅读器提供高可读性显示屏的企业,出于某种原因开发了一款新的触屏触控板。与其作为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延伸,E Ink认为它应该成为AI交互的专用平台。
这款新触屏触控板似乎采用了彩色E Ink显示屏,类似于Kobo Libra Colour或Kindle Colorsoft上的显示技术,应该能够提供正常触控板的滑动、点击、拖拽和单击功能。当你不进行这些操作时,E Ink设想这款触控板能够提供"第二屏幕功能",比如快速访问"常用快捷方式和系统通知以及生成式AI内容,如文本/图像摘要、游戏策略或自定义AI任务"。
E Ink表示它利用了多种不同的英特尔技术来制作AI工具原型,并专门设计了这款触控板,使其即使在笔记本电脑关机状态下也能使用。不幸的是,这并不能让在笔记本触控板中塞入触屏的想法变得不那么荒谬。
使用E Ink显示屏确实很新颖,但已经有很多尝试将触控板这个看似未开发的资源转变为另一个内容展示场所,但没有一个成功普及。华硕特别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次尝试,推出了ScreenPad功能,首次在ZenBook Pro 15上引入。ScreenPad可以作为主显示屏的延伸,但它也能运行简单的应用和小部件。E Ink认为其触控板的优势之一是比以前的版本消耗更少的电力,但在触控板也需要成为屏幕之前,有人担心过笔记本触控板会影响电池续航吗?
在触控板中放置显示屏不会成为任何人升级到高端笔记本的理由。除此之外,这并不直观。你既要学会低头查看触控板上的内容,又要学会不遮挡它,而双手在使用笔记本时自然会遮挡触控板。
如果你还没有被说服,E Ink实际上还没有透露其触控板何时上市。不过,考虑到英特尔技术的使用,它很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候出现在昂贵的"AI PC"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echCrunch Disrupt 2025将于10月27-29日在旧金山举行,汇聚超过10,000名科技和投资领袖。Wonder Dynamics联合创始人、现Autodesk公司成员Nikola Todorovic将登台演讲。作为视觉效果资深专家转型AI企业家,他与演员Tye Sheridan共同推出了Autodesk Flow Studio,这是一个突破性AI平台,能让创作者无缝地将3D角色融入真人场景。该平台使用云端工具自动化复杂的灯光、动画和合成流程,为电影制作人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高端视觉效果制作途径。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全球风投市场二季度显现复苏迹象,退出价值达676亿美元,为经济放缓以来最高季度数据。尽管美国交易价值因缺少OpenAI大额融资而下降25%,但AI领域仍表现突出,Meta对Scale AI的143亿美元投资成为史上第二大风投交易。AI交易占2025年美国风投总额近三分之二。然而募资仍是最大挑战,上半年仅募得266亿美元,有望创十年新低。欧洲、亚太和拉美地区同样面临困境。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