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公司今日宣布在人工智能软件和网络创新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旨在加速AI基础设施建设和模型部署。
作为驱动AI经济发展的图形处理单元制造商,英伟达为其专门针对AI工作负载设计的Spectrum-X以太网交换平台推出了Spectrum-XGS"千兆级"技术。Spectrum-X能够连接数据中心内的整个集群,让海量数据集在AI模型间流动。而Spectrum-XGS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能力,提供数据中心间的编排和互连功能。
"大家听过我们使用'向上扩展'和'向外扩展'这些术语。现在我们引入一个新概念——'跨域扩展',"英伟达加速计算产品总监戴夫·萨尔瓦托表示。"这些交换机专门用于支持多站点规模扩展,让不同数据中心能够相互通信,本质上就像一个超大GPU。"
在数据中心应用方面,"向上扩展"意味着更大的机器,"向外扩展"指的是数据中心内更多的机器。然而,许多数据中心在功耗或散热能力方面存在限制,超过阈值就会影响效率。这限制了特定位置可部署的机器数量或计算能力。
萨尔瓦托表示,该系统能最大程度降低抖动和延迟——即数据包到达时间的变化和发送数据与接收响应之间的延迟。这两个因素在AI网络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跨站点分布的GPU之间能够实现的带宽。
相比之下,英伟达在5月发布的网络结构技术NVLink Fusion,允许云服务提供商扩展数据中心规模,同时处理数百万个GPU。NVLink Fusion和Spectrum-XGS共同构成了AI基础设施扩展的两个层次:数据中心内部扩展和跨多个数据中心扩展。
推理服务方法的研究突破
Dynamo是英伟达的推理服务框架,负责模型部署和知识处理。
英伟达一直在研究如何使用该平台通过名为"分离式服务"的专门技术来部署模型。这种技术将"预填充"(上下文构建)和"解码"(Token生成)分配到不同的GPU或服务器上。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推理服务曾经被认为是模型训练的次要任务,但在智能体AI时代已成为严峻挑战,推理模型生成的Token数量远超早期模型。Dynamo正是英伟达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快、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的处理方式。
"以GPT OSS这样的模型交互性为例——这是OpenAI刚发布的最新社区模型,我们能够实现每秒Token数量约4倍的提升,"萨尔瓦托说道。"在DeepSeek上,我们也取得了显著改进,实现了2.5倍的性能提升。"
英伟达还在研究"推测解码"技术,使用第二个较小的模型来猜测主模型对给定提示的输出,以此加速处理过程。"这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所谓的草稿模型,这是一个较小的模型,试图生成潜在的下一个Token,"萨尔瓦托解释道。
由于较小的模型速度更快但准确性较低,它可以生成多个猜测供主模型验证。
"这里的关键在于,草稿模型推测性地正确猜中下一个Token的次数越多,就能获得越多的性能提升,"萨尔瓦托解释说。"我们已经看到使用这些技术能带来约35%的性能提升。"
据萨尔瓦托介绍,主要的AI模型会根据其学习到的概率分布并行进行验证。只有被接受的Token才会被提交,被拒绝的Token则被丢弃。这将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他称之为"快速且交互性强"。
Q&A
Q1:Spectrum-XGS技术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A:Spectrum-XGS是英伟达为Spectrum-X以太网交换平台推出的"千兆级"技术,专门针对AI工作负载设计。它能提供数据中心间的编排和互连功能,让不同数据中心相互通信,本质上就像一个超大GPU,实现"跨域扩展"。
Q2:Dynamo推理服务框架如何提升AI模型性能?
A:Dynamo通过分离式服务技术,将"预填充"和"解码"分配到不同GPU或服务器上。在GPT OSS模型上能实现每秒Token数量约4倍提升,在DeepSeek上实现2.5倍性能提升,为智能体AI时代提供更高效的处理方式。
Q3:推测解码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A:推测解码使用较小的草稿模型来猜测主模型的输出,加速处理过程。草稿模型速度快但准确性低,能生成多个猜测供主模型验证。英伟达已通过这项技术实现约35%的性能提升,延迟控制在200毫秒以内。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