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不再可信:摆脱AI视频漩涡的四个步骤

随着Sora-2等AI视频生成工具的发布,深度伪造视频在2019-2023年间增长550%。人类"眼见为实"的认知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个人认知到全球机构都受到系统性冲击。文章提出A-Frame框架应对策略:意识风险、评估事实、接受局限性、承担判断责任,并建议从个人、组织、社会、范式四个层面重构验证体系,通过双重素养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

数千年来,人类一直基于一个基本假设运作:眼见为实。这种植根于我们进化心理学的认知捷径,在视觉证据难以伪造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出色的服务。但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转折点,AI生成的视频已经变得几乎无法与现实区分,我们对视觉证据的古老信任正在成为一种危险的负担。

Sora-2和类似AI驱动工具的推出不仅仅是技术颠覆,这是一场系统级危机,会层层影响人类组织的每个层面,从个人认知到全球机构。然而在这场危机中蕴含着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重新在更有意识、更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重建我们的信息生态系统的机会。

视觉真相的崩塌

统计数据令人清醒。2019年至2023年间,深度伪造视频增长了550%。即使不涉及复杂的提示工程,现代AI视频生成器现在也能从简单的文本提示创建照片级真实的镜头。曾经需要好莱坞预算和视觉效果艺术家团队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任何有互联网连接和几分钟时间的人都能完成。

但真正的危险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它如何利用我们的心理架构。人类容易陷入高估偏见,包括解释深度错觉:我们相信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远比实际情况要好。我们认为自己能发现虚假视频,因为我们一生都在观看真实视频。然而研究表明,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也难以区分复杂的深度伪造和真实镜头,准确率有时仅比碰运气好一点。

这创造了一个自我强化的能力陷阱——我们之前在视觉验证方面的成功实际上阻止了我们适应当前和新的现实。更糟糕的是,陷入这个陷阱意味着我们批判性质疑所见内容的能力和欲望被麻痹了。而且,每次我们自动信任所见的内容,我们都在强化越来越引导我们误入歧途的神经通路。

系统层层传导

影响向外波及到人类组织的每个层面:

在个人层面,我们的感知构造装置受到损害。当我们不再能信任收集世界信息的主要感官时,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社会关系受损。长期的不确定性与焦虑增加、决策瘫痪以及退回部落思维相关,因为我们通过群体归属而非证据寻求确定性。

在组织层面,建立在证据标准基础上的机构面临合法性危机。依赖视频证据的法律系统、通过视觉确认验证来源的新闻组织,以及通过视频通话进行尽职调查的企业——现在都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他们的验证流程。在最新一代AI出现之前,对新闻组织的信任就已经处于历史低点,部分原因是对内容操纵的担忧。

在社会层面,我们面临认知泡沫——放大的混合回音室。当字面上任何声称都能得到看似真实的视频证据支持时,确认偏见会猖獗运行。更糟糕的是,人们自然会被那些确认他们现有信念的视频所吸引,创造出没有共同事实基础的平行现实。置于今天极化的政治现实中,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在全球层面,地缘政治影响令人震惊。一个伪造的世界领导人宣战、发动恐怖袭击或发表煽动性言论的视频,可能在验证成为可能之前就引发国际事件。即使假视频被标记为虚假,图像也无法被遗忘;它们存储在人类的心智中。2024年,美国国家安全局将深度伪造识别为全球稳定的新兴威胁之一。

这些个人和集体动态同时发生,相互推动。我们被困在一个加速的数字漩涡中间,没有指南针。但并非一切都失去了。

摆脱AI视频漩涡的路径

同时颠覆每个层面的危机也为原本不可能的同步转型创造了机会。

考虑当旧系统完全失效时会发生什么。当看见不再能相信时,我们必须发展新的认知习惯。这种被迫的适应实际上可能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理性、更深思熟虑、更贴近真相。

在微观层面,每个人都被邀请培养认识谦逊——认识到我们知识的局限性和感知的易错性。与其立即对令人震惊的视频做出反应,我们可以练习A框架:

对风险的觉察。

对事实的评估。

对其可验证性局限的接受。

对我们判断和行动的负责。

除了被动防御,这是训练我们批判性思维肌肉、重新思考我们所想的机会。

在中观层面,组织可以开创新的验证系统。基于区块链的认证和加密签名可以为真实媒体创建不可伪造的监管链。新闻组织可以对其验证过程建立激进的透明度。这些由必要性推动的创新可能创造前所未有的问责制。

在宏观层面,社会可以从根本上改革和扩展信息素养。芬兰的教育系统在整个课程中整合了批判性媒体素养,展示了如何让民众对操纵产生免疫力。进一步,各国现在可以在学校和幼儿园整合双重素养,从一开始就教育下一代关于自我与社会、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作用(人类素养),以及关于AI的内容、原因和方式(算法素养)。如果AI视频威胁催化了全球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复兴会怎样?

在元层面,范式和世界观的层面,我们有机会从根本上重新想象什么构成证据和真相。太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是天真的经验主义者,假设感官数据会自己说话。AI视频迫使我们成为复杂的认识论者,理解真相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三角测量、验证、语境、谦逊——以及对诚实价值的基础。

意外的礼物

讽刺的是,AI视频可能有助于创建更公平的信息生态系统。目前,有资源的人可以通过专业媒体制作控制叙述。但如果所有视频都变得可疑,我们被迫回到更根本的东西:信任网络、通过多个独立来源的验证、逻辑一致性和个人反思。

当利害关系明确且反馈即时时,人类可以克服认知偏见。AI视频漩涡使利害关系变得非常明确。每个学会在反应前暂停的个人、每个实施强有力验证的组织、每个优先考虑批判性思维的社会——每个选择都分别重要且复合影响。

系统变化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命令,而是通过数百万个人做出不同选择,逐渐创造新规范,重塑机构,转变社会。今天是昨天的结果,也是明天的原因。

导航AI视频漩涡:实用要点

微观(个人):在分享引发强烈情感的视频或照片之前,等待10分钟并问三个问题:如果我分享这个,谁会受益?存在什么替代解释?我能将此追溯到已验证的原始来源吗?养成这个习惯,你就会重新塑造与信息的关系。

中观(组织):为所有视觉内容实施监管链协议,特别是用于决策的内容。记录它来自哪里、谁验证了它、使用了什么认证方法。在新闻、法律、商业和学术环境中使这成为标准做法。

宏观(社会):倡导从小学开始的双重素养。支持要求媒体平台认证元数据标准的政策。这些结构性变化使个人良好行为更容易、更有效。真实的主导激励必须改变。

元观(范式):拥抱终身学习的旅程,以谦逊好奇作为价值观。在面对更好证据时庆祝改变想法。展示对不确定性的舒适感。从盲目信任到有机演进知识的转变是韧性信息生态系统的种子。

AI视频的兴起让一切都受到质疑。而问题最终是我们进化的方式。学会更好地思考可能正是我们建设一个每个人都有公平机会实现其固有潜力的世界所需要的,这个世界不是建立在轻松的确定性上,而是建立在一起寻求真相的艰难而美丽的工作上。

Q&A

Q1:什么是深度伪造视频?它的发展有多快?

A:深度伪造视频是使用AI技术生成的虚假视频,看起来与真实视频几乎无法区分。统计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深度伪造视频增长了550%,现在任何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能用简单文本提示创建照片级真实的视频。

Q2:为什么人类很难识别AI生成的视频?

A:这主要因为人类存在高估偏见和解释深度错觉,我们认为自己能发现虚假视频因为看了一生真实视频。但研究表明即使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也难以区分复杂深度伪造和真实镜头,准确率有时仅比碰运气好一点。

Q3:A框架是什么?如何帮助应对AI视频?

A:A框架是应对AI视频的个人策略,包括四个步骤:对风险的觉察、对事实的评估、对其可验证性局限的接受、对我们判断和行动的负责。这帮助我们在面对震惊视频时不立即反应,而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来源:Forbes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10/13

10:08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