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城运中心成功举办。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赵奇,上海市黄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沈山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华为中国区副总裁曹泽军,华为云与计算BG副总裁周跃峰等共同发布“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助力上海市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迈出上海城市智能体落地的关键一步。在起航仪式上,发布各方同时提出,以本次发布为基础,携手打造100个上海城市智能体落地的创新场景,发展100家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共同推进上海城市智能体建设,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项目发布仪式 —
本次发布由上海市黄浦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与华为联合创新,选取上海南京路上著名历史建筑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依托华为云和Openlab平台,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联合电科数字、维智等生态伙伴一起,共同打造了一个城市智能体数字孪生创新场景。其中,通过空间地理数据、大楼平面/立面/切面/管线CAD图纸、建筑效果图/实拍图等相关资料,对大楼和周边进行了超精细建模,利用3D渲染引擎实现了大楼外观、内部结构和周边街道的视觉还原。同时,为了满足市场主体和政府管理主体实时数字化的管理要求,通过接入政府业务数据、专业机构数据、物联感知数据、门店管理数据、环境数据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让大楼“活”起来。实现了基于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以生命体、有机体这样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另外,还构建了系统化的生命体征体系,支持直观清晰地看出大楼存在的显性及隐性问题,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为了更好地让创新的ICT技术与城市治理结合,真正融入到城市治理各个环节中,在去年12月15日的“智慧上海·进而有为”上海城市峰会上,上海城市建设各方主体正式联合发布了“城市智能体”。但如何让它真正落地,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前最主要的课题。本次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的发布,是推动上海城市智能体落地的第一步。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未来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下,城市运行的每一个最小管理单元都是一个智能的生命体。通过相互之间的联接和聚合,最终构成一个完整、复杂、有机的城市生命体。华为公司将与上海市政府一起,联合行业伙伴,共同努力,把这种模式打造成标杆,复制到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全球。通过城市智能体的建设,最终在上海实现“感知一栋楼,联接一条街,智能一个区,温暖一座城”的美好愿景!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5G流量快速增长和新用例不断涌现,网络运营商需要在最小化环境影响的同时管理密集网络使用。Orange法国与爱立信合作开展创新试验,测试FDD大规模MIMO天线集成无线电,优化高流量区域频谱使用。双方还探索Cloud RAN和Open RAN架构,通过虚拟化RAN功能实现灵活的软件中心网络。合作重点关注利用AI驱动的自动化和意图驱动技术提升能源效率,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动态调整网络资源以降低能耗。
谷歌DeepMind等顶级机构联合研究揭示,当前12种主流AI安全防护系统在面对专业自适应攻击时几乎全部失效,成功率超过90%。研究团队通过强化学习、搜索算法和人类红队攻击等多种方法,系统性地突破了包括提示工程、对抗训练、输入过滤和秘密检测在内的各类防护技术,暴露了AI安全评估的根本缺陷。
微软正在将Windows 11改造为"智能代理操作系统",在任务栏中集成AI代理功能。新功能允许AI代理在后台执行任务,用户可通过任务栏图标查看进度状态。微软还在文件资源管理器中集成Copilot,提供文档摘要、文件问答等功能。此外,Click to Do功能得到改进,可将网页表格转换为Excel文档。这些AI功能采用本地AI和云端AI混合模式,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操作体验。
西蒙弗雷泽大学和Adobe研究院联合开发的MultiCOIN技术,能够将两张静态图片转换为高质量的过渡视频。该技术支持轨迹、深度、文本和区域四种控制方式,可单独或组合使用。采用双分支架构和分阶段训练策略,在运动控制精度上比现有技术提升53%以上,为视频制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和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