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北京邮电大学、华为云、慧脑云、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业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影像学分会联合宣布启动“PRCV 2021阿尔茨海默病分类技术挑战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次大赛在华为云AI大赛平台举行,截至6月7日大赛平台上已经有200人报名参赛。6月8日,华为云将开放比赛数据集,参赛队伍正式参与角逐。
本次比赛优胜方案将有机会获得华为云提供的专项资源来支持项目转化,并集成到“华为云AI脑科学平台”脑疾病辅助筛查专区。同时,本次大赛是第四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PRCV 2021)官方赛事之一,获胜队伍将被邀请参加后续主办的Workshop,介绍比赛方案并颁奖。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席由北京邮电大学刘勇教授和华为云EI创新孵化Lab朱森华博士担任,咨询委员会由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等业内著名专家组成。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是最常见的导致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之一,起因非常隐秘,尽早预防与干预是降低发病率、延缓病程进展、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一种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介于正常老化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二十多年来,大量基于大脑结构磁共振的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脑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于磁共振的脑形态学异常表征被认为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之一。
虽然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在医学图像上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步,但目前在脑疾病的脑影像数据上的研究和应用尚待突破,已知的学习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区分能力还有待提升,人们仍在努力探索何种影像学指标能作为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标志。
本次大赛旨在提高基于影像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准确性,推动脑科学、医学影像等智慧医学产业发展,促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学中的落地应用。
大赛将开放2600例经脱敏处理的多中心、多脑图谱的脑影像特征数据,参赛选手将基于该数据集开发、训练模型,并将模型部署在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上进行判分排名。比赛为期两个月,比赛数据集正式开放时间为2021年6月8日,模型提交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0日。登录华为云大赛平台-AI大赛,即可报名参赛!
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489/introduction
6月18日,华为云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人工智能&数据)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库、华为云Stack等热点话题,携手来自全球的IT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合作伙伴共话前沿技术,发布华为云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分享行业最佳应用实践,探讨企业智能升级的成长之道。创新普惠,一路前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