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信通院发布“可信人脸应用守护计划”(简称“护脸计划”)的首批“可信AI-人脸识别评估”结果。云从科技“人脸识别认证平台”经过严格检验,安全防护能力达到“优秀级”,成为首批通过评估的安全产品。
这体现出云从的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具备安全可靠、透明性、数据保护、明确责任、公平性等全面的可信能力,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
云从与腾讯云、百度、蚂蚁金服等企业一同成为本次评估中系统安全防护能力达到“优秀级”的少数企业之一。
本次评估达到“优秀级”的企业及系统(图片来源:信通院)
“可信AI-人脸识别评估”是信通院根据《人脸识别系统通用可信能力要求》开展的评估,针对在现实环境中的多种攻击,测评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据信通院介绍,本次评估具有如下特点:
“1、本次评估重点测试了人脸识别系统抵御电子屏攻击、打印照片攻击、挖孔照片攻击、三维头模攻击、手机定制ROM注入攻击的能力,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参评产品的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2、本次评估最大限度地模拟了真实攻击场景,并严格把控了评测标准。不仅协助企业巩固了自身产品的技术安全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行业安全水位的提升。
3、本次评估的结果已成为部分银行技术选型的重要依据。”
本次测评也为云从的技术安全性再添权威肯定。此前,人脸识别认证平台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安全检测,符合《GA/T 1212-2014安防人脸识别应用 防假体攻击测试方法》的标准。信通院与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双认证”,成为云从技术安全可信、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面可靠服务的有力证明。
以用户需求为首位,提供安全、便捷的AI服务,是云从一直以来的坚持。
当前,针对用户人脸信息的“黑产”层出不穷,抵御各类攻击、保障人脸信息安全成为行业重中之重。云从始终将用户信息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原创领先的自研技术,打造具有强安全性、高准确性的人脸识别认证平台,有效抵御身份冒用、假体、视频录像、信息篡改等多种风险,有力保护用户人脸信息的安全。
凭借在行业深耕多年的落地经验,云从人脸识别认证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出行等各类行业场景,为客户带来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守护用户信息安全的任务日益紧迫,相关法律法规也逐步完善。云从持续夯实技术实力,提供安全可信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云从将始终以客户需求导向,以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为己任,发挥技术优势与实践经验,让信息安全不再成为难题,让AI成为更多行业的转型动力,让更多用户能够享受安心、可信的AI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