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以技术创新,让美好发生-首届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总决赛成功举行。历经5个月的激烈角逐,经过作品初审、初评答辩等环节的层层考验,共41支队伍62名同学晋级决赛。决赛以现场命题挑战方式进行,最终胜出获得一等奖的小学组共5支队伍,初中组共6支队伍,高中组共2支队伍。
作为首个聚焦“少年开发者”素质培养的人工智能主题科创竞赛,本次大赛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复旦大学的指导下,由华为云、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上海市育思青少年计算科学发展中心共同承办。自今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30余省份、630余所学校、3336名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优秀学子报名。通过此次比赛,同学们可以充分展示软件设计与编程的能力,将知识和社会实践相融合,借助科技创新力量发掘生活中的小美好。
以赛促学助力“双减”落地,华为云为人工智能产业培养新生力量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教育正不断回归育人本质,基础教育正走向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创新思维人才的新方向。上海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从教育数字化转型出发,全方位赋能教育综合改革,革命性重塑高质量教育体系。
“双减”减出了时间和空间,而丰富的课外活动则是助力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环节。本届赛事既是“双减”政策下教育转型的新探索,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基于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核心,本次大赛依托华为云技术支持,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着眼于学生工程科技素质的培养,激发青少年对程序开发的兴趣,发展和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质。
此外,在教育转型大潮不断推动向前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也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提高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本次大赛的举办正是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发现和培养一批下一代人工智能人才,有助于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开设不同年级线上考场,监考老师全程监考,保障赛事公平公正
为更好发现优秀人才,大赛还根据不同学历层次进行了赛制上的探索创新。在决赛阶段,大赛首设现场命题赛制,根据小、初、高不同阶段认知理解特点,设计不同的题目属性。其中,小学组题型以基础知识、未来畅想、场景设计为主,主要考察选手对人工智能的基础概念理解和应用理解,以及对于人工智能的部分技术掌握程度;初中组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技术应用,呈现综合创新与设计思维;高中组通过代码实现、代码纠错和代码理解等定向命题算法挑战模式,考察选手对于人工智能实现逻辑的理解与算法选择逻辑。
打造实战育人新模式,华为云助力少年开发者加速成长
在本次活动上,参赛者收获满满。通过线上空中课堂的形式,为少年开发者们普及了人工智能的行业背景、发展历史和现状等背景知识,讲解了机器学习、算法模型等前沿技术,并通过项目案例真实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现实场景中的运用,助力青少年用开发者的思维来设计与落地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原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之余,引导学生去调研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分析科研技术落地的可行性,并且去验证测试项目产品化或市场化的成功率。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将知识和社会实践相互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华为云强大的技术资源支持。大赛期间华为云搭建了大赛平台和Classroom云端教学平台,创建了学、训、赛结合的竞技和交流平台,鼓励青少年围绕具体场景,运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结合华为云推出的编程工具—华为云·人工智能教育开放平台、华为云Classroom教学平台、华为云会议等IT工具,设计解决方案、主导实验设计、测试、实践,并最终完成具备原创性与应用价值的科技产品原型。
近年来,华为云以赛促学,通过举办多种类型比赛“让天才成群而来” 。未来,华为云将延续过往丰富的科技比赛举办经验以及成熟前沿的赛事技术及平台支持,将更多的科技资源开放给青少年学子,助力“少年开发者”们征战人工智能产业的星辰大海,同时为中国教育转型寻求更多的突破与创新。
附:
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
陈葭萱(上海市闵行区七宝明强第二小学);
刘奕彤(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朱晨灵(上海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
许晟坤、谭辰阳、蒋钟熠(上海市闵行区华坪小学);
励苗淼、郭迦颐(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曹寅轩(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附属学校);
殷玉楠(上海世外中学);
倪子欣(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俞清耀(上海市莘松中学);
赵思涵(上海市实验学校);
屈铭鸿(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
朱奕帆(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朱莅轩、陈国宇、孙致宁(上海市徐汇中学)。
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
岑之初(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
潘舒扬(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虞若弘(位育中学);
何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
点击链接查看完整获奖名单公示: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639/html1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近期有观点认为,大规模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会增强人类左脑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削弱右脑的创造力,导致人类社会逐渐成为左脑主导的群体。但研究表明,左右脑功能分工理论缺乏科学依据,大脑两半球在创造性和逻辑性任务中都会协同工作。此外,AI不仅能辅助逻辑思维,同样可用于诗歌创作、图像生成等创意任务。
这项由圣母大学和IBM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开发出了名为DeepEvolve的AI科学助手系统,能够像人类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文献研究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该系统突破了传统AI要么只能改进算法但缺乏创新、要么只能提出想法但无法实现的局限,在化学、生物学、数学等九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都实现了显著的算法性能提升,为AI辅助科学发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微软全球AI巡展在迪拜举行,宣布启动Microsoft Elevate UAE项目,计划为超过25万名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以及5.5万名联邦政府员工提供AI技能培训。该项目是微软152亿美元投资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本地人才能力。微软还将与G42和JAHIZ平台合作,为联邦公务员提供技术培训,支持阿联酋成为AI领域的区域和全球领导者。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通过3331次大规模实验,系统揭示了代码训练如何提升AI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代码的结构特性比语义内容更重要,适当的抽象形式(如伪代码)可以达到与原始代码相同的效果。不同编程语言产生差异化影响:低抽象语言有利于数学推理,Python更适合自然语言任务。这些发现为AI训练数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