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个由北大和Rabbitpre AI发起的Open-Sora Plan的项目,旨在重现 OpenAI 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技术框架,如下所示:
Video VQ-VAE,这将视频压缩成潜在的时间和空间维度。
Denoising Diffusion Transformer。
Condition Encoder(条件编码器),这支持多个条件输入。
支持可变长宽比、可变分辨率和可变时长,如下所示:
可变长宽比,实现了并行批量训练的动态掩蔽策略,同时参考FIT保持灵活的纵横比。具体来说,调整高分辨率视频的大小,使其最长边为 256 像素,保持宽高比,然后在右侧和底部填充零,以实现一致的 256x256 分辨率。这有助于 videovae 批量编码视频,并方便扩散模型使用自己的注意力掩模对批量潜伏进行去噪。
可变分辨率,在推理过程中,使用位置插值来启用可变分辨率采样,尽管是在固定的 256x256 分辨率上进行训练。将可变分辨率噪声潜伏的位置索引从 [0, seq_length-1] 缩小到 [0, 255],以使它们与预训练范围对齐。这种调整使得基于注意力的扩散模型能够处理更高分辨率的序列。
可变时长,在VideoGPT中使用视频 VQ-VAE将视频压缩为潜在视频,从而实现多持续时间生成。将空间位置插值扩展到时空版本,以处理可变持续时间的视频。



参考文献:
[1] 项目地址:https://pku-yuangroup.github.io/Open-Sora-Plan/
[2] 代码:https://github.com/PKU-YuanGroup/Open-Sora-Plan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语境降噪训练"新方法,通过"综合梯度分数"识别长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在训练时强化重要内容、抑制干扰噪音。该技术让80亿参数的开源模型在长文本任务上达到GPT-4o水平,训练效率比传统方法高出40多倍。研究解决了AI处理长文档时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的核心问题,为文档分析、法律研究等应用提供重要突破。
在Cloudera的“价值观”中,企业智能化的根基可以被概括为两个字:“源”与“治”——让数据有源,智能可治。
清华大学团队首次揭示了困扰AI训练领域超过两年的"幽灵故障"根本原因:Flash Attention在BF16精度下训练时会因数字舍入偏差与低秩矩阵结构的交互作用导致训练崩溃。研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注意力权重为1时的系统性舍入误差累积,并提出了动态最大值调整的解决方案,成功稳定了训练过程。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问题,更为分析类似数值稳定性挑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