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独家消息,微软正与OpenAI进行140亿美元的投资股权谈判。
除了股权之外,微软作为OpenAI的最大股东,其转型之后在公司治理、发展方面有多少实际的控制权也是谈判重点。特别是微软退出OpenAI董事会后,整个谈判流程非常复杂、繁琐。
为了更好地理清这些,双方都带了金融谈判专家进场,微软找了摩根士丹利,OpenAI则找了高盛。
华尔街日报表示,股权分配是OpenAI从非营利转型成为营利公司最棘手的难题,这是一场高风险谈判。如果OpenAI给微软太多的股权,不仅会改变AI赛道的竞争格局,还会引起美国、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的严格调查。
事实上,微软就是因为反垄断调查才退出的OpenAI董事会。监管机构担心,微软通过控制OpenAI的技术和资源,可能会在AI市场中形成不公平的优势,从而排挤小型和新兴的竞争对手。
同时微软和OpenAI的合作,使其能够访问OpenAI大量的用户数据,造成数据隐私和用户权益困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数据保护法规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格,任何可能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都可能受到严厉的监管。
此外,微软在OpenAI中的大额股份还可能影响到技术创新的多样性和速度。如果微软在OpenAI中拥有过多的控制权,可能会限制其他公司和研究机构在AI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从而减缓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所以,为了应对一系列潜在的监管规则,OpenAI需要在不触发一系列复杂的监管前提下,给予微软合理的股权和控制权。
目前,虽然OpenAI的年收入超过30亿美元,但其利润主要用于偿还投资者:首次获得的1.94 亿美元用于偿还最早期的投资者Khosla Ventures 和 LinkedIn 联合创始人 Reid Hoffman;
下一次的173亿美元利润则用于偿还微软、OpenAI员工以及早期投资者;接着OpenAI的利润继续付给微软和OpenAI员工直到满足特定指标为止;
在达到上面三个条件之后,OpenAI营利的资金才属于自己的,所以,OpenAI转型成为营利型公司也是迫于巨大财务压力。不赶紧把这些债务还上自己是分不到一丝利润,并且会长期背负这些债务。
而OpenAI在最近获得由Thrive Capital、英伟达、微软、软银等投资的66亿美元中,这些投资机构要求OpenAI在两年内需要转型成为营利公司,不然就会要求OpenAI偿还所有投资。
自2019年以来,微软已经陆续向OpenAI投资了大量资金,包括最新一轮的66亿美元融资。尤其是2019年那笔10亿美元投资非常关键。
当时马斯克刚离开OpenAI并停止了所有资金赞助,使得OpenAI已经濒临破产甚至向员工发工资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正是微软的10亿美元才把OpenAI拉回了生死线,并有资金研发出了后来的GPT-3模型。
可以说,没有微软就没有今天的OpenAI,可能也不会出现ChatGPT等一系列现象级生成式AI产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