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Meta 正在为其智能眼镜产品系列开发一种他们称为 “超级感知” 的面部识别技术。 The Information 的最新报道指出,Meta 正在研发一款眼镜软件,该软件具有按姓名识别人脸并能更好地追踪用户一整天活动的功能。
公司原本计划在首代智能眼镜中集成类似技术,但由于隐私顾虑而放弃了这一尝试。
然而,现在该技术似乎重新被提上日程。据报道,Meta 正在研发两款新的智能眼镜 ( 内部代号为 Aperol 和 Bellini) ,同时重新评估与该技术相关的隐私政策及潜在安全风险。
该报道还提到,这一功能将仅供用户选择性启用。
这一举措是 Meta 扩大智能眼镜产品线并更深入将 AI 技术融入产品的一部分。此前有消息称,包括 Google ( 现在开发其首款自 Google Glass 后的智能眼镜) 在内的竞争对手正在加大对此领域的投入。
报道称,该公司还计划将同样的 “感知” 识别功能融入搭载 AI 的耳机中,这款耳机据说内置了摄像头和传感器。
Meta 的一位代表未能立即对此置评。
—— 理想的测试场 ——
市场情报公司 ABI 的研究总监 Eric Abbruzzese 表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是 Meta 之前研发搭载 AI 的 Ray-Ban 眼镜的自然延伸。
他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一种简化包装,旨在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在眼镜这种产品形态中提供 AI 功能,因为从成本和设计角度来看,显示屏仍然是眼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他补充道:“虽然 Meta 未来计划推出具备显示屏的智能眼镜,但这类无显示屏设备作为专注于 AI 交互的独特产品类别,不仅为 AI 平台自身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也为其在智能眼镜设备上的互动应用提供了绝佳实验平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nthropic发布了面向成本敏感用户的Claude Haiku 4.5大语言模型,定价为每百万输入令牌1美元,输出令牌5美元,比旗舰版Sonnet 4.5便宜三倍。该模型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计算资源,支持多模态输入最多20万令牌。在八项基准测试中,性能仅比Sonnet 4.5低不到10%,但在编程和数学任务上超越了前代Sonnet 4。模型响应速度比Sonnet 4快两倍以上,适用于客服聊天机器人等低延迟应用场景。
上海AI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机构开发出全球首个科学推理大模型SciReasoner,该模型在2060亿科学数据上训练,支持103个科学任务,能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逻辑推理并展示思考过程。它实现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领域知识整合,在分子设计、性质预测、文献分析等方面表现出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AI助手工具。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SHINE方法,这是一种无需额外训练就能实现高质量图像合成的新技术。该方法通过巧妙引导现有AI模型的潜能,能够在复杂光影条件下完美合成图像,包括准确的阴影生成和水面倒影效果。研究团队还创建了ComplexCompo基准测试集,验证了SHINE在各种挑战性场景中的卓越性能,为图像编辑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