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OceanBase在第三届开发者大会宣布一体化架构再升级,全新推出“共享存储”产品。
该产品开创性实现对象存储与事务型数据库(TP)的深度集成,创新构建存算一体与分离的多云原生架构,不仅大幅提升云上数据存储的弹性扩展能力,更使TP负载的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
此次突破也使OB Cloud成为业界首个在TP场景下支持对象存储的多云原生数据库,为海量数据场景提供兼顾成本优化与性能保障的云原生解决方案。
在云计算时代,对象存储是一种新的数据存储方法,它将数据存储为“对象”,因高可靠、低成本、可无限扩展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型数据库(AP)、企业存储备份、归档和数据湖等场景。
但在事务型数据库(TP)的生产环境中,因数据计算对低延迟、高性能有极致追求,普遍采用紧耦合的存算一体架构,因此依赖本地磁盘或云盘,无法支持对象存储的应用。这一情况下,虽然数据库的交易性能得到保障,但也带来了云上扩缩容不灵活、成本过高等问题。
作为一款100%根自研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具备极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了解决无共享架构在弹性和成本方面的瓶颈问题,OceanBase创新推出“共享存储”产品,将计算与存储解耦,以自研一体化架构实现对对象存储(如Amazon S3、阿里云OSS等)的深度支持。
据OceanBase CTO杨传辉介绍,这背后是OceanBase的多项技术突破:
一是构建多级缓存架构,有效解决对象存储的访问延迟问题;
二是自研基于对象存储的 LSM-Tree引擎并采用深度工程手段,降低对象存储的I/O压力;
三是通过独有的持久化缓存弹性伸缩,进一步解决TP场景下热点数据的稳定性问题;
此外,优化对象存储的访问全链路,确保TP业务毫秒级响应的稳定性。
这些技术难点的逐一突破,也使OceanBase的云数据库OB Cloud成为目前业内唯一能够在TP场景下稳定运行对象存储的多云原生数据库:在TP负载下,存储成本最高降低50%;在AP负载下,存储成本最高可降低为原来的1/10。
据悉,OceanBase的“共享存储”产品在云上可被应用于多种业务场景,包括典型TP、历史库及备份库,时序类业务、HBase兼容类业务、流水型业务系统、OLAP业务等。
会上除“共享存储”产品的发布外,OceanBase还宣布,OB Cloud上线百度云。截止目前,OB Cloud已支持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AWS、Google Cloud 六大主流公有云平台,全球覆盖超过100个可用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疗信息管理平台Predoc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新融资,用于扩大运营规模并在肿瘤科、研究网络和虚拟医疗提供商中推广应用。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端到端平台服务,自动化病历检索并整合为可操作的临床洞察。平台可实现病历检索速度提升75%,临床审查时间减少70%,旨在增强而非替代临床判断。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