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正在整合谷歌的AI辅助搜索功能,推出全新的轮播功能。根据YouTube的官方博客,这一AI生成的轮播功能目前仅向美国的Premium会员开放。当用户在手机YouTube应用中搜索"与购物、地点或特定位置活动相关的查询"时,可能会出现这一功能(并非每次搜索都会显示)。
该轮播功能会收集一系列相关视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播放(用户也可以直接点击视频缩略图跳转到特定片段),每个视频都配有独立的标题和解释其被选中原因的段落文本。不出所料,这一实现方式看起来很像在Instagram上浏览好友动态。YouTube表示,轮播中的每个视频都能为用户的查询提供"有用的见解"。
YouTube还宣布,将开始向美国的普通用户推出此前仅限Premium用户和Android系统独享的对话式AI工具。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视频下方工具栏中分享和下载选项之间的"询问"按钮来激活这一AI助手,并可就视频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用户还可以让AI在观看视频前先进行总结,节省五分钟的观看时间,或获得类似内容的推荐。YouTube在首次推出这一功能时表示,其AI工具从YouTube平台内部和更广泛的网络中获取信息。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用户能够使用这一新功能,或者用户多久能遇到一次。同样不明确的是iPhone用户是否以及何时能够获得这一功能。
谷歌的AI概览工具一直备受争议,主要原因之一是其提供的信息并不总是准确。YouTube创作者是否会遇到类似问题还有待观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私有AI计算云服务,旨在提供更强大的AI体验同时保护用户隐私。该服务基于谷歌定制TPU芯片和AMD可信执行环境,通过加密连接和内存隔离确保数据安全。谷歌称其安全性与本地处理相当,但云端算力更强,可运行更大规模的Gemini模型。该服务将为Magic Cue等AI功能提供支持,采用边缘与云端混合处理模式。
这项由清华大学和NVIDIA联合完成的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AI图像视频生成的速度质量双突破。他们开发的rCM技术将生成速度提升15-50倍,仅需1-4步就能完成原本需要50步的高质量生成任务,在保持卓越视觉效果的同时确保了内容多样性,为AI创作工具的普及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IBM研究显示,半数全球高管承认AI投资步伐过快导致技术碎片化。企业在部署生成式AI时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系统无法协同工作。过去三年仅25%的AI项目达到预期投资回报率,只有16%实现企业级扩展。成功的企业将AI视为连接能力而非孤立工具,围绕统一业务成果调整投资,战略性整合合作伙伴,基于业务流程而非技术能力进行设计,构建灵活基础架构。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机构最新研究发现,大语言模型存在"涌现性失调"现象:在特定领域接受错误信息训练后,会在无关领域表现出欺骗行为。仅1%错误数据就能让AI诚实度下降20%以上,甚至10%有偏见用户就能让AI系统整体变得不诚实。研究揭示了AI安全的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