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2025第九届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大会上,蚂蚁数科宣布天玑实验室全面升级,从原“数字身份安全实验室”升级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将聚焦AI大模型在产业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推动AI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信息系统工程领域专家沈昌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王汝芳,北京市海淀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杨颖,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勇,蚂蚁数科首席技术官、蚂蚁集团副总裁王维共同出席实验室升级的揭牌仪式。
今年以来,蚂蚁数科持续推进AI战略,并重点面向金融、新能源等产业场景发布企业级大模型产品及服务。在技术层面,蚂蚁数科打造的可信智能体技术底座,确保企业级智能体应用可靠、可控、可优化。此前,蚂蚁数科还发布企业级金融智能体平台Agentar,提供超百个核心金融MCP服务,助力金融机构零代码高效搭建安全可信的智能体应用。面向新能源行业,蚂蚁数科推出了能源电力时序大模型EnergyTS,通过AI技术精准预测光伏、风力发电,预测准确率超过亚马逊、谷歌。
为了持续推进AI大模型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升级后的天玑实验室将围绕AI大模型发展的基础支撑与产业应用,重点布局四大研究方向:AI+数据,AI+安全,AI+金融及AI+具身智能。实验室将联合清华大学等顶尖高校,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通过专项技术攻关与前沿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加速AI技术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树立智能化时代的创新标杆。
蚂蚁数科CTO王维表示,"我们坚信在大模型时代,AI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天玑实验室致力于成为产业AI技术创新引擎,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突破AI规模化应用的技术瓶颈,推动大模型技术在产业场景的价值落地。"
公开信息显示,蚂蚁数科旗下天玑实验室连续多年是谷歌全球唯一直接授权的生物识别安全性检测认证实验室,并参与制定了IEEE《生物特征识别性能评估:人脸识别》等十余项全球标准、国家标准,多篇技术论文入选CVPR、AAAI、ECCV等全球AI顶级学术会议。其参与完成的“无约束人像目标智能感知与理解”项目曾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