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搜索新贵Perplexity发布了名为Comet的网络浏览器,明显瞄准了谷歌。
这家AI搜索新兴公司直接借鉴了谷歌的策略来试图取代它:Comet将Perplexity AI搜索设为默认搜索引擎,而谷歌一直通过各种合同努力在第三方浏览器和平台上保持这一地位,其中一些合同已被法院裁定为反竞争行为。
要理解成为浏览器默认搜索引擎的价值,可以考虑谷歌在2021年支付了260亿美元来让其搜索引擎在各种浏览器中设为默认。仅苹果公司就在2022年从谷歌获得约200亿美元,以便谷歌搜索成为Safari的默认搜索引擎。
Comet试图通过将自己的搜索服务设为默认并添加支持自动化和自然语言交互的各种AI功能来获取这部分价值。目前,该浏览器面向支付每月200美元Perplexity Max订阅费用的macOS和Windows用户提供,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将面向较低价格层级用户开放。据该公司称,"Comet和Perplexity对所有用户都是免费的,并将始终如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谷歌实际上让Comet成为可能——它是基于谷歌Chromium浏览器平台构建的定制版本。
个性化和广告
Perplexity表示构建Comet是为了"放大我们的智能"。但这可以说是对其目标的非常简化的版本。像谷歌一样,Perplexity看到了利用用户数据个性化浏览体验的价值——也许还能销售广告。
在4月份TBPN技术播客的采访中,Perplexity首席执行官Aravind Srinivas将个性化广告作为构建浏览器的原因之一,指出你需要"记忆"——保留向AI模型提供的提示信息和产生的信息的能力——来实现个性化。
"我们计划使用所有上下文来构建更好的用户档案,也许通过我们的发现信息流可以在那里显示一些广告,"他说,但后来坚持说他只是在假设性地说话。
非假设性地,Comet包含"个人搜索与Comet智能,分析您的浏览历史以检索相关信息。"
在可能被视为对谷歌的另一次抨击中,Comet还配备了"内置AdBlock,提供更清洁的浏览体验。"
Perplexity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我们想知道所提到的AdBlock是指合法的、非商业的开源广告拦截(如uBlock Origin),还是由广告技术公司运营的广告拦截,用于收集数据并允许某些广告以换取付款。
一个为你做事的更智能浏览器
Perplexity还认为,通过AI和自然语言交互浏览网络会更好。
"Comet将整个浏览会话转变为单一、无缝的交互,将复杂的工作流程转化为流畅的对话,"该公司在其发布博客文章中如此说道。
"让Comet根据你看到的内容预订会议或发送邮件。让Comet购买你忘记的东西。让Comet为你的一天做简报。"
换句话说,Comet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输入或语音,假设启用了音频输入——来管理标签页。更重要的是,Comet包含Gmail连接器,用于要求AI服务执行电子邮件和日历查询。
Perplexity建议Comet可以用于:"总结你观看的视频;关闭你几天未碰过的文件和标签页;将你的研究标签页分组到收藏集中;显示你要会见的人;"以及其他类型的在线交互。
还有一个询问按钮,承诺提供网页的上下文信息,以及一个总结按钮,适合那些不愿意阅读超过几个词的人。
问题是,这些功能实际上都不需要专用浏览器。OpenAI的Operator提供了自动化浏览会话并通过编程方式或聊天界面与网络交互的方法。Anthropic的Claude能够使用浏览器。
但拥有浏览器可以访问大量下游活动和数据,并提供与其他供应商达成协议的机会,使其服务与AI智能体更有效地互操作。
因此,随着浏览器制造商努力保持对AI部署和使用方式的控制,有很多AI-浏览器集成。谷歌在Chrome中提供Gemini。Opera正在测试Opera Neon。微软在Edge中安装了Copilot。Mozilla在Firefox侧边栏中启用了聊天机器人选择。Brave有一个名为Leo的内置AI机器人。苹果因过度承诺Siri能力而被起诉,据报道正在研究Safari中的AI增强搜索。
在商业浏览器供应商中,只有Vivaldi似乎愿意推迟将AI与浏览器集成。
"大语言模型本质上是听起来很自信的说谎机器,有时会泄露私人数据或剽窃现有工作,"软件开发人员Julien Picalausa在去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解释说。"在做这些的同时,它们还使用大量能源,并乐于使用你能投入的所有GPU,这是我们在加密货币领域之前见过的问题。"
"因此,将任何此类解决方案捆绑到Vivaldi中感觉不对。"
与此同时,AI领域的800磅大猩猩也没有停滞不前。据路透社报道,OpenAI正在计划推出自己的浏览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