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机器人初创公司Cartken以其在大学校园和东京繁华街道上配送食品的四轮机器人而闻名,如今该公司找到了新的重点领域:工业应用。
Cartken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Bersch告诉TechCrunch,在构建这家初创公司时,将配送机器人应用于工业环境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心中。当企业开始联系他们,询问是否可以在工厂和实验室中使用这些机器人时,Cartken开始仔细研究这一市场。
"我们发现工业和现场应用场景确实存在巨大需求,"Bersch说道。他与其他前Google工程师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这些工程师此前参与了Bookbot项目。"有时企业通过优化材料流或生产流程甚至能获得更直接的价值。"
2023年,该公司获得了第一个重要的工业客户——德国制造公司ZF Lifetec。最初,ZF Lifetec使用的是该公司现有的配送机器人,即Cartken Courier,这款机器人可承载44磅重量,外形像一个装在轮子上的保温箱。
"我们的食品配送机器人开始运输生产样品,很快就成为了我们最繁忙的机器人,"Bersch说。"那时我们意识到,这背后有着真正的应用场景和真正的市场需求,于是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专注于这个细分市场。"
当时,Cartken仍在推进其路边配送业务,包括与Uber Eats和GrubHub建立合作关系,在美国大学校园和日本进行末端配送服务。
但与ZF的早期成功鼓励了包括Jake Stelman、Jonas Witt和Anjali Naik在内的初创团队扩展其商业模式。Bersch表示,将Cartken的机器人从食品配送转向工业环境并不是什么挑战。机器人背后的AI系统经过多年食品配送数据训练,设备设计能够穿越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
这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在室内外环境之间穿行。而且得益于在东京街道配送食品时收集的数据,机器人能够对障碍物做出反应并灵活避让。
已从468 Capital、Incubate Fund、Vela Partners和其他风险投资公司筹集超过2000万美元的Cartken,开始构建机器人队伍以反映其向工业领域的转型。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发布了Cartken Hauler,这是Cartken Courier的大型版本,可承载高达660磅的重量。该公司还发布了专为室内配送设计的Cartken Runner,并正在开发类似机器人叉车的产品。
"我们拥有一个可针对不同机器人尺寸进行参数化的导航系统,"Bersch说。"所有投入其中的AI和机器学习及训练都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机器人上。"
Cartken最近宣布将深化与日本汽车制造商三菱四年来的合作关系。三菱最初帮助该公司获得了在东京街道上运营配送机器人所需的认证。
三菱旗下的美乐移动解决方案公司刚刚宣布,将购买近100台Cartken Hauler机器人,用于日本工业设施。
"我们确实看到在各种工业和企业场所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从汽车公司到制药再到化工行业,"他说。"所有这些公司通常都有人员需要将物品从一栋建筑搬到另一栋建筑,无论是手工搬运、用推车还是小型叉车,这正是我们的目标市场。"
Bersch表示,Cartken仍将继续其食品和消费类末端配送业务,但不会扩展这块业务,并补充说他们仍然在这些现有的末端配送路线上进行大量新功能测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