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ee联合创始人玛丽亚·德·卢尔德·佐洛在LinkedIn上发布的消息,亚马逊已经收购了AI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Bee。亚马逊向TechCrunch确认了这一收购,但表示交易尚未完成。
Bee公司去年融资700万美元,主要生产两款产品:一款类似Fitbit的独立手环(售价49.99美元,另需每月19美元订阅费)和一款Apple Watch应用程序。该产品能够记录用户听到的所有声音——除非用户手动将其静音——目标是通过监听对话为用户创建提醒和待办事项列表。
佐洛去年告诉TechCrunch,公司希望创建一个"云端手机",即用户手机的镜像,让Bee个人设备能够访问用户的账户和通知,从而实现获取事件提醒或发送消息的功能。
Bee在其网站上声称:"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个人的、环境智能助手,它感觉不像是工具,更像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它能帮助你反思、记忆,并更自由地在世界中穿行。"
Rabbit和Humane AI等其他公司也曾尝试制造这样的AI可穿戴设备,但迄今为止并未取得太大成功。不过,凭借50美元的价格定位,Bee的设备对于不想做出重大财务承诺但充满好奇心的消费者来说更容易接受。(命运多舛的Humane AI Pin售价为499美元。)
亚马逊发言人告诉TechCrunch,Bee员工已收到加入亚马逊的邀请。
这次收购表明亚马逊有意开发可穿戴AI设备,这与其语音控制家庭助手产品(如Echo音箱系列)是不同的发展方向。ChatGPT制造商OpenAI正在开发自己的AI硬件,而Meta正在将其AI集成到智能眼镜中。苹果据传也在开发AI驱动的智能眼镜。
这些产品带来了诸多安全和隐私风险,因为它们会记录周围的一切;不同公司在语音录音的处理、存储和AI训练使用方面的政策会有所不同。
在当前的隐私政策中,Bee表示用户可以随时删除自己的数据,音频录音不会被保存、存储或用于AI训练。不过,该应用确实会存储AI了解到的用户数据,这正是它能够作为助手发挥作用的原理。
Bee此前表示,计划只记录已经口头同意的人的声音。Bee还称正在开发一项功能,允许用户基于主题和位置定义边界,这将自动暂停设备的学习功能。该公司还表示计划构建设备端AI处理能力,这通常比在云端处理数据的隐私风险更小。
然而,随着Bee被整合到亚马逊中,这些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尚不清楚——而且亚马逊在处理客户设备用户数据方面的记录喜忧参半。
过去,亚马逊曾在未经设备所有者同意、也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与执法部门分享用户个人Ring安全摄像头的录像。Ring公司还在2023年就联邦贸易委员会提出的指控达成和解,该指控称员工和承包商对客户视频拥有广泛且不受限制的访问权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olt科技服务公司推出超低延迟云连接服务Colt ULL DCA,专门面向加密货币交易商和AI应用开发企业的高速需求。该服务结合超低延迟网络和专用云接入平台,绕过公共互联网提供专用高速路径。在AWS亚洲区域测试中,平均延迟比原生路由降低15%。随着亚太地区数字资产交易成熟和AI需求爆发,企业对安全高性能连接需求激增,Colt正加速在东南亚扩张布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ETTIN模型套件,首次实现了编码器和解码器模型的公平比较。研究发现编码器擅长理解任务,解码器擅长生成任务,跨界训练效果有限。该研究为AI模型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有资料已开源供学术界使用。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分析显示,谷歌搜索结果页面的AI概述功能显著降低了用户对其他网站的点击率。研究发现,没有AI回答的搜索点击率为15%,而有AI概述的搜索点击率降至8%。目前约五分之一的搜索会显示AI概述,问题类搜索中60%会触发AI回答。尽管谷歌声称AI概述不会影响网站流量,但数据表明用户看到AI生成的信息后更容易结束浏览,这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
博洛尼亚大学团队开发出情感增强的AI系统,通过结合情感分析和文本分类技术,显著提升了新闻文章中主观性表达的识别准确率。该研究覆盖五种语言,在多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打击虚假信息和提升媒体素养提供了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