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召开的“PEC 2025 AI创新者大会暨第二届提示工程峰会”上,一项旨在为千年文脉注入数字灵魂的宏大计划——中国文化模型基因库(模因计划)》正式发布。
发布仪式上,至顶AI实验室联合主理人路飞、数字艺术家&策展人&爱智岛联合创始人北邦、数字艺术家&视觉模型师&AIGC先锋领袖&影视制片人麦橘、通义万相品牌营销高级专家&万相妙思+计划发起人维青共同登台,为这一计划按下启动键。
两大驱动力:资本认可与政策东风
作为发起方代表,北邦在演讲中回顾了模因计划的缘起。早在2022年,爱智岛便提出了将文化创作经验数字化的设想。如今推动其正式落地,背后有两大关键因素。
一是来自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北邦透露:“最近不少资本方主动找到爱智岛,询问我们有哪些具有长期价值的项目。当我们介绍中国文化模型基因库时,他们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在投资者眼中,模因计划既呼应国家战略,又具备创新性和稀缺性,被视为一项拥有长远资产价值的文化基础设施。
二是国家政策的明确信号。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北邦强调:“这不是模糊的目标,而是明确的指标,意味着人工智能将真正像水一样渗透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文化的“根坐标”:拿回创作主权
北邦指出,在国家AI基础设施的框架中,除了能源与算力的物理层建设,还需要文化层的价值对齐:“我们如何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根坐标,在AI的无限空间里对齐价值观和语境?这正是模因计划的使命。”
在具体实践层面,模因计划选择通过大量“小模型”进行文化特征的精准对齐。爱智岛已在不同领域训练了数百个模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北邦用一个对比案例说明了这种“文化对齐”的必要性:通过专项训练,AI不仅能生成“80年代小孩”的面貌,还能在衣着、环境甚至鞋子的像素级细节上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质感。这正是文化基因在数据和模型层面的直观体现。他直言:“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在AI世界里拿到创作主权和话语权。”
长期工程:共建数字文明的“诺亚方舟”
模因计划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文化工程。北邦在演讲最后发出邀请:希望更多文化机构与学者、技术企业与开发者、Web3数字资产平台,以及每一位创作者加入其中,共同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让中华文化在数字世界中实现“重生”。
他补充道,未来团队将争取国家专项基金支持,并与更多投资方合作,把模因计划打造为一项能够持续数十年的文化基建。“这是一个可以做半辈子、甚至一辈子的工程,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参与交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推出全新Sora应用,打造完全由AI生成视频的社交媒体平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用户现可直接下载使用,无需邀请码,但该开放政策仅限时提供。其他地区用户仍需等待更广泛的开放或通过Discord等渠道获取邀请码。用户可使用ChatGPT账户登录,立即开始观看、分享和创建AI视频内容。
泰国SCBX公司研究团队首次针对泰语开发了语义对话结束检测技术,通过分析文字内容而非声音停顿来判断对话是否结束。研究比较了多种AI模型方案,发现微调的小型变压器模型能在110毫秒内做出准确判断,显著优于传统静音检测方法。该技术能识别泰语特有的句尾助词等语言特征,为银行客服、智能家居、教育等场景的语音交互系统提供了更自然流畅的解决方案。
AI搜索初创公司Perplexity与Getty Images达成多年授权协议,获得在其AI搜索工具中展示Getty图片的权限。这一合作标志着该公司战略转变,此前Perplexity因内容抓取和抄袭指控备受争议。协议要求在搜索结果中显示图片时必须包含署名和原始来源链接,强调归属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浙江大学研究团队提出Graph2Eval框架,这是首个基于知识图谱的AI代理自动化评测系统。该框架通过知识图谱持续生成新测试任务,解决传统固定数据集评估的局限性。框架支持文档理解和网页交互两类任务,构建了包含1319个任务的测试集。实验验证显示该方法能有效区分不同AI系统能力,为AI代理评估开辟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