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城闻名于世的重庆,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集成电路西部高地,11月19日,在英特尔进入中国四十周年之际,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来到了重庆。
在这场大会上,英特尔展示了其基于最新制程Intel 18A的Panther Lake(酷睿Ultra三代)、Clearwater Forest(至强6+),以及一系列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英特尔副总裁兼中国区软件工程和客户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高嵩在大会上特别指出,“Intel 18A正在将我们的产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埃米’时代。”
同样是在这场大会上,英特尔也展示了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与布局,展示了在英特尔技术生态支持下,PC市场和服务器市场的最新产业进程。
我们看到了,AI PC正在从“AI增强型PC”向“AI原生PC”转变,也看到了双路冷板式全域液冷服务器的发布。
而自1997年就已经加入英特尔的王稚聪,这次则是以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这一新身份压轴亮相,他在现场回顾了英特尔中国的四十年发展历程,并将英特尔现在在走的Chiplet技术路线与重庆火锅进行了类比,英特尔仍然会做通用产品,但会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
在进入中国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在现场看到了,英特尔正在作出自己的改变。

01 我们正在进入“埃米时代”
一个月前,英特尔对外公布了面向客户端的新一代Ultra处理器,代号Panther Lake,这款产品由此也成了第一款基于Intel 18A制程的客户端处理器。
什么是Intel 18A?
简单理解,就是处理器芯片上晶体管的最小尺寸可以达到1.8nm(18埃米)。
值得注意的是,代工业务在英特尔内部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自英特尔成立之初,英特尔在代工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布局,Intel 18A正是英特尔目前最先进的制程。

对于这一制程,高嵩在大会上也特别解释称,“1纳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五万分之一,而1埃米则是将这五万分之一的头发丝再细分成十份。”
此外,他还透露,“Intel 18A正在将我们带入‘埃米’时代,基于Intel 18A的Panther Lake已经在英特尔最新的晶圆厂中投入量产。”
在Intel 18A制程加持下,Panther Lake又有怎样的技术表现?
实际上,Panther Lake已经是英特尔面向AI PC的第三代旗舰产品,这一代产品既融合了英特尔酷睿Ultra 200V系列的高能效,又融合了酷睿 Ultra 200H系列的高性能和扩展能力。
具体而言,相同功耗下,Panther Lake的多核性能提升了50%,图形性能提升了50%,相较于Arrow Lake平台,Panther Lake功耗降低了40%。

与此同时,基于CPU、GPU、NPU构成的XPU异构架构,Panther Lake算力高达180TOPS,而据高嵩透露,在两个月后的CES 2026上,英特尔将正式发布Panther Lake。
在Intel 18A技术加持下,在Panther Lake平台推动下,我们看到了,英特尔也在重新思考端侧AI。
这其中,有两个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第一个变化是,“AI增强型PC”向“AI原生PC”的转变。
作为AI PC的提出者,英特尔同样在推动这样的转变,高嵩在大会上指出,以往的“AI增强型PC”是在传统应用中加载AI插件来实现能力升级,未来的“AI原生PC”,其软件、硬件与应用都将深度融合了AI算法与数据,让PC从冰冷的工具进化到拥有多模态感知能力的伙伴。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Panther Lake或将成为拐点。
之所以会成为拐点,是因为针对AI负载,Panther Lake已经可以支持高达800亿参数、32K上下文窗口的MoE混合专家模型,首词响应时间缩短到30秒内,token吞吐率提升至上一代的2.7倍,此外,通过MCP机制,Panther Lake也能够驱动智能体自主调用其他工具,更流畅地解决复杂问题。
作为AI PC的忠实拥趸,同样也是基于这样的AI PC理念,联想和英特尔联合打造了Aura系列AI PC,惠普和英特尔联合打造了惠小微更是已经迭代到了6.0版本,这其中,惠小微6.0基于“统一入口”设计理念,结合英特尔OpenVINO推理框架、阿里的通义千问端侧模型,实现了自然流畅的AI体验。

第二个变化是,AI高静游戏本的出现。
跑大型游戏,是传统笔记本的一大难题,也因此从笔记本中分化出了追求高性能的游戏本,然而,过去只强调性能的游戏本往往在散热、噪音等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于是,英特尔提出了一个新概念,AI高静游戏本。
对于AI高静游戏本,高嵩给出了六项关键指标:噪音小于45dB、C面温度低于42℃、性能损耗低于10%、续航大于6小时、自动适配APO+DTT,以及全新的AI智能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引入了XeSS超采样技术,将AI引入图形渲染,能将1080p画面提升至4K级别,这让轻薄笔记本得以流畅运行3A大作。
在经过两代迭代后,即将面世的Panther Lake再次新增了多帧生成技术,从每次插入一帧到连续插入两到三帧,进一步推高帧率,进一步提升了轻薄本游戏运行的流畅度。
于是,在进入“埃米时代”后,AI原生PC、AI高静游戏本将会率先得到快速发展,成为AI时代个人终端的变革起点。
02 智算中心需要怎样的CPU?
人工智能时代,AI正在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负载,为了满足AI的算力需求,各地纷纷投建万卡集群,乃至十万卡集群。
据摩根大通给出的预测数据,随着AI巨头企业大举建设数据中心项目,预计未来五年融资需求至少为5万亿美元,最高可能达到7万亿美元。
人工智能爆发的算力需求,也让整个智算中心经历着深刻的改变。
大会上,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分析了AI为智算中心带来的变化,以及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面向AI进行的进化。
AI带来的第一个变化,是对计算需求的变化。
GPU正在成为AI负载的重要算力来源,与此同时,AI业务依然需要CPU的深度参与。
例如,大模型的模型快速迭代涉及大量前置数据采集、数据合成、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工作,模型效果提升又涉及embedding、reranking、搜索等多个步骤。
在与客户深度交流后,陈葆立透露,英特尔也在持续强化至强6在AI计算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AVX-512指令集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专用的AMX矩阵加速引擎,以基于HNSWLib的近似近邻搜索为例,通过将查询向量合并为矩阵运算,利用至强6的AMX内置加速引擎,相比传统AVX-512指令,端到端性能提升超过72%。
正因如此,火山引擎与英特尔团队合作,通过英特尔AMX技术优化,CPU的性能在模型效果提升上,最多可以让任务耗时降低90%。
AI带来的第二个变化,是对存储需求的变化。
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全球数据量正在呈指数级增长,然而,无论是企业级数据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还是大规模数据备份与恢复,都对存储服务器的性能、密度、能效、TC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英特尔至强6围绕存储场景进行了大量优化设计,包括单路最高支持136条PCIe 5.0通道,双路系统可搭载32块以上PCIe Gen5固态盘,通过内置QAT和DSA引擎,高效执行数据压缩、加密、传输和转换操作,释放CPU核心资源,有效降低数据访问延迟。

此外,英特尔还针对内存需求提出了MRDIMM技术,通过使用高速多路复用器来同时读取内存组并将数据传输到CPU,从而大幅提升内存带宽,使可部署的内存容量翻倍。
AI带来的第三个变化,是对网络需求的变化。
万亿级参数大模型的训练,往往需要将几十张、数百张GPU卡通过大带宽、低延迟的高性能网络进行互联,同时又要将这一高性能网络集成在尽可能小的物理空间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业界提出了超节点技术。
早在2023年9月,英特尔与华勤技术启动超节点项目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了ETH-X超节点整机柜设计规范、计算节点参考设计。

据陈葆立介绍称,正是基于这样的超节点技术,我们正在解决当下AI服务器架构面临的“模型装不下、响应速度来不及、搭建庞大新型数据中心做不到”三大难题。
也是在此次大会期间,我们看到了,英特尔联合新华三、英维克、忆联及国内领先内存厂商发布了基于英特尔至强6900系列性能核处理器的双路冷板式全域液冷服务器。

据悉,这一双路冷板式全域液冷服务器从CPU、内存到硬盘,实现了关键热源的高比例液冷覆盖,在提升可靠性与能效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与运维成本,在多个维度可以全面保障数据中心的散热效率与长期稳定。
此外,基于Intel 18A制程的服务器处理器产品,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也将在2026年正式推出,这款处理器不仅有更高性能、更低功耗,预计也将会为智算中心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03 把握中国市场的AI机遇
来自Hugging Face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10月,全球开源大模型累计下载量,中国大模型位居第一;
另一个来自Artificial Analysis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全球开源大模型综合性能,中国大模型排名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AI产业无法忽视的市场。
作为一家在中国耕耘了四十年、也正在面向AI转型的公司,英特尔同样很重视中国市场。
英特尔CEO陈立武在大会开场视频中用中文致辞称,“在AI浪潮中,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各位伙伴的合作,从客户端、数据中心到边缘计算,共同把握新机遇。”
英特尔新任中国区董事长王稚聪则是将英特尔现在在走的Chiplet技术路线与重庆火锅进行了类比,并指出:
“过去英特尔以设计大型、复杂单芯片为主,如今正转向基于Chiplet的设计,不管是CPU、GPU、NPU,还是I/O,其实都可以类比成火锅里的‘一道菜’,我们会继续提供通用型‘套餐’产品,也会为中国客户提供‘点菜式’选择,共同讨论定制化设计。”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郭威则指出,“面向中国市场,英特尔将会坚持“新四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全球化,为中国市场持续提供技术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发布新的AI学术搜索工具Scholar Labs,旨在回答详细研究问题。该工具使用AI识别查询中的主要话题和关系,目前仅对部分登录用户开放。与传统学术搜索不同,Scholar Labs不依赖引用次数或期刊影响因子等传统指标来筛选研究质量,而是通过分析文档全文、发表位置、作者信息及引用频次来排序。科学界对这种忽略传统质量评估方式的新方法持谨慎态度,认为研究者仍需保持对文献质量的最终判断权。
Meta公司FAIR实验室与UCLA合作开发了名为HoneyBee的超大规模视觉推理数据集,包含250万训练样本。研究揭示了构建高质量AI视觉推理训练数据的系统方法,发现数据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最佳数据源比最差数据源性能提升11.4%。关键创新包括"图片说明书"技术和文字-图片混合训练法,分别提升3.3%和7.5%准确率。HoneyBee训练的AI在多项测试中显著超越同规模模型,同时降低73%推理成本。
Meta发布第三代SAM(分割一切模型)系列AI模型,专注于视觉智能而非语言处理。该模型擅长物体检测,能够精确识别图像和视频中的特定对象。SAM 3在海量图像视频数据集上训练,可通过点击或文本描述准确标识目标物体。Meta将其应用于Instagram编辑工具和Facebook市场功能改进。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SAM 3与保护组织合作分析超万台摄像头捕获的动物视频,成功识别百余种物种,为生态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ViCO训练策略,让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图像语义复杂度智能分配计算资源。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视觉路由器,该方法在压缩50%视觉词汇的同时保持99.6%性能,推理速度提升近一倍,为AI效率优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