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自动驾驶产业链大咖畅谈:未来运输的模式、通路与破壁 原创

运输产业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技术变革、模式进化,以及商业化落地难题。

11月25日,2025未来运输产业峰会在鄂尔多斯召开。

大会上,作为全球无人货运领域头部企业,卡尔动力公布了最新运营数据,卡尔动力已经部署了超400台L4级自动驾驶卡车车队,在干线无人货运领域市占率达到30%。其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运行里程达3500万公里,累计载货运输量达12亿吨公里,在干线无人货运领域市占率达到30%。

2025年,卡尔动力不仅率先实现了L4级货运无人商业化、实现单车经济模型UE转正,验证了无人货运的正向商业闭环,也已经成为全球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运营里程、载货运输量最大的团队,并迈过了无人货运规模化的拐点。

也是在这场大会上,至顶科技CEO兼总编辑高飞、天津振鸿物流集团副总裁王勇、速豹动力产品和市场负责人黄虹霖、采埃孚商用车亚太区研发负责人尹智宇、卡尔动力AI研发副总裁王珂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未来运输:模式、通路与破壁》的深度对话,深入探讨了运输产业正在经历的技术变革、模式进化,以及商业化落地的难题。

五位自动驾驶产业链大咖畅谈:未来运输的模式、通路与破壁

01 为什么是卡尔动力?

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

面对这样一个万亿规模的市场,天津振鸿物流集团副总裁王勇在大会上指出,物流行业正在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司机的短缺和人力成本失控,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干线物流司机这个职业,再加上本身干线货车司机培训成本高、流动性大,这为运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第二,时效性与安全性不可兼得,行业对于干线物流的时效要求越来越苛刻,与此同时,诸如夜间限行、环保要求等限制了干线物流司机的工作时间,一些司机为了追求时效会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

第三,油价、高速费、“双碳”要求,干线物流中,燃油占车辆运营成本约为35%,再加上过路、过桥费,以及环保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干线物流运营成本。

就当下行业这三大难题,卡尔动力通过自动驾驶货车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人力短缺、环保、油耗等问题,并能够实现24小时常态化运营。

正因如此,振鸿物流选择了与卡尔动力合作,借助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应对物流领域面临的这些挑战。

作为整车制造商,速豹动力同样选择了与卡尔动力合作,速豹动力产品和市场负责人黄虹霖指出,之所以会与卡尔动力走到一起,是因为“卡尔动力与我们公司的特质很像,我们都属于啃这个行业最难啃的骨头的企业。”

卡尔动力是以大宗物资自动驾驶运输起家,大宗物资运输环境恶劣,不仅经常遇到粉尘、雨雾天气等恶劣环境,往往还会遇到道路上没有车道线的情况,所以这是行业里一块难啃的骨头。

速豹动力是2022年成立的一家重卡造车新势力,也是行业首家推出整车准900V高压系统并应用到重卡制造上的企业,此外,速豹动力还自研、自产了电驱桥、电机、电控,成为了行业中第一家能够做“白盒整车交付”的企业。

采埃孚商用车亚太区研发负责人尹智宇看重的,则是卡尔动力将“技术+商业”的正向循环打通并实现了闭环。

他指出,“我们非常看重技术能力和商业规模化落地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技术是我们的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这些技术解决方案实际场景运营过程中,真正能推进大规模商业落地才能让我们一起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02 新技术、新模式,破壁未来运输

回望过去十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2012年AlexNet的出现,标志着深度学习从冰河期冲出重围开始重新引领技术潮流,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标志着人工智能在人类引以为傲的围棋上击败了人类,2017年Transformer的出现,则拉开了生成式AI的序幕。

卡尔动力AI研发副总裁王珂指出,“每一轮产业的巨大进步,根本推动力都来自范式级的AI技术创新,我们再回看物流场景时发现,物流场景的老问题也无法用老方法来解决的。”

于是,卡尔动力开始用端到端模型、世界模型、强化学习这样的新范式来解决自动驾驶和物流运输中的老问题,这也就有了卡尔动力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

卡尔动力L4级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最初采用的是混合编队模式,王珂指出,“混合智能编队的设计不完全出于技术上的考虑,而是有很多产品和商业上考虑。”

卡尔动力技术团队最早在做Robotaxi时,看到大宗物流实际商业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过收费站、坑洼路面等问题,如果仅基于单车智能来启动项目,并不足以支持自动驾驶迅速落地,实现技术-商业闭环,而卡尔动力又认为,只有完成了商业闭环,跑出更多数据,才能团结更多场景方、上下游合作伙伴,也才能走得更远。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路线选择,王珂称,卡尔动力才能够成为全世界最早将L4级自动驾驶货车在大宗物流实现商业化闭环的团队之一。

关于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和货运车上的差异,黄虹霖在现场也指出,“普通用户购买的乘用车,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更多提供的是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更多提供的是情绪价值,Robotaxi这样偏B端市场的乘用车更注重的是安全、高效,货运车同样注重的是效益和安全。”

黄虹霖还特别提到,“货运车的上半场是新能源化,下半场一定是智能化。”

中国现在A类驾驶证司机每年注册用户量和学习用户量都在锐减,自动驾驶技术和AI调度技术的能力提升,无论是在保证车队运营效益,还是货物的高效安全运输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尹智宇也指出,“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也在重塑整个产业链。”

从传统Tier 1到主机厂、车队、用户这样的垂直封闭路径,现在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变得更加共生共赢,而这样的合作也让大家能够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有更高的经营效率。例如车辆控制专家对整车的运动控制已经有多年积累,科技公司可以做出更强大的大脑,各自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实现强强联合。

而智能化带来的海量数据也在催生整个行业不断演变,尹智宇提到,“我们如何通过数据驱动不只是将车变得更加智能,我们也在思考车的底盘控制如何能进行更好的集成,从而与大脑做好联动,这也是新生态环境中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这场深度对话最后,至顶科技CEO兼总编辑高飞总结称:

“这是一个未来运输产业峰会,但是有了在座各位的努力,让我们感受到不只有‘未来感’,还有‘现实感’,随着产业中不同角色的变化,又会为整个产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运输产业的未来将会是‘未来感、现实感、获得感’三感合一,这样的未来值得大家期待。”

来源:至顶网人工智能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11/27

18:28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