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岛,2023年2月25日] 近日,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园活动顺利举行。会上,山东省首个大规模普惠人工智能算力集群——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计算中心将推动青岛AI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助力打造山东省创新与数字经济新高地。
人工智能产业是青岛市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之一。去年以来,青岛抢抓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高标准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依托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园区项目,发力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3大主攻方向;开拓硬件制造、复杂算法软件研发、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3条新兴赛道;深度拓展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6大应用场景,努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
开园活动上,青岛市工信局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支持园区引进、建设综合性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普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务,降低创新应用成本。这也是全国首个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政策。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局部展示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由政府负责统筹规划,首期建设100P算力,于2022年11月投入试运营。其承载着“一中心四平台”的产业模式创新,解决算力普惠、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与落地、人才培养等AI发展关键问题。当前,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对接270家企业,达成意向算力超120P,试运营算力已超80P;与海尔、海信、以萨、中车四方等50余家企业联合孵化超过100个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开展产业峰会、招商对接会、开发者大赛等生态活动。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tlas 900AI集群
结合青岛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中国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孵化的“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已有多项成果集成到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气象局等单位的业务系统中。
“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亮相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展厅
基于计算中心的算力资源,青岛人工智能融合赋能中心也已挂牌,融合赋能中心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青岛市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政产学研用”闭环,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支撑青岛现代产业体系蓬勃发展。
海纳百川成其大,人集众智成其强。未来,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牢记使命,努力成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