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利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迎来重磅发布。
立足于“为AI打造最佳具身载体”的产品愿景,GR-2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等多个关键环节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和提升,展现更灵活、更强劲、更开放的特性,满足各领域开发者、多元应用场景的需求。
设计全面升级,GRx系列的新里程碑
GR-2在外观上沿用GR-1的仿生设计语言,同时进一步优化全身比例——升级后的身高达到175cm,体重63kg,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能够完成更复杂的操作。新一代电池容量翻倍,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在支持直充的基础上,增加可拆卸换电方案,充分满足运动需求。
GR-2的整机布局采用内走线设计,将线缆置于机器人内部,不仅提升整体美观度,而且精简模块化适配,降低开发者外设布置阻碍,同时为场景适配开发留足空间。为了优化控制策略和性能,GR-2的关节布置由并联改为串联,使得每个关节的运动可以独立计算,有利于开发者部署控制算法,方便调试和维护,降低制造成本。
仿人触觉灵巧手,更灵活的上肢操作
GR-2在上肢操作的灵活度和精准度方面有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傅利叶对灵巧手性能的迭代升级。GR-2所搭载的新一代灵巧手,单手自由度由初代的6个增加至12个,完美复刻人手外形及尺寸,同时最大限度地模拟人手的自然运动。
新一代灵巧手还搭载了6个阵列式触觉传感器及运动控制算法,能够实时感知抓握力度,调整抓取策略,实现对不同形状、材质、重量物体的精准力控抓取。
作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积极推进商业化的下一个主战场,上肢操作仍需通过大量数据训练来实现泛化性,打破专用性能力壁垒。GR-2支持VR遥操作控制、拖拽示教、上位机末端控制等多种上肢示教方式。快速创建动作,记录上肢运动轨迹、关节角度、力度、灵巧手运动、触觉信息等多维度数据,为采集更多真实训练数据提供有力支持,助力开发者跨越仿真与现实的差距。
执行器2.0,更强劲的运动能力
GR-2在外观结构和运动控制方面实现了更加拟人化的表现。为此,傅利叶量身打造了7款不同型号的FSA执行器,分别应用于机器人的髋、踝等关节处,满足各个关节的力矩要求。这些自研执行器不仅完美适配机器人的仿生形态,还能有效降低硬件成本。
新一代执行器为GR-2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最大关节峰值扭矩超380N.m。结合完善的执行器控制算法,GR-2拥有更强的负载能力和流畅的运动控制。
新版执行器采用双编码器系统,编码器精度提升了2倍,提供更准确的绝对位置与速度反馈,保证GR-2在执行各种动作时的控制精度,实现高动态响应。
更开放的开发平台,加速AI具身落地
傅利叶高度重视开发者的需求和体验,在此次产品升级中对原有的开发平台进行优化,形成一套基于主流编程语言的开发接口方案。无论是机器人研究学者、工业自动化工程师还是AI软件开发者,都能快速上手,高效定制多样化的应用程序,实现机器人技术创新。
该方案支持服务器-客户端模型的算法程序开发,封装了一系列简洁易用的API,集成了机器视觉、路径规划、力控反馈等预优化的算法模块,在降低开发门槛的同时简化了复杂任务的实现过程,显著提高开发效率。目前支持NVIDIA Isaac Lab、ROS、Mujoco、Webots等开源框架。
平台会提供详尽的日志记录与远程监控功能,内置严格的安全协议和故障恢复机制,确保开发过程安全可靠,并且为开发者提供全面详实的文档资源和快速响应的技术支持。
傅利叶GRx,为AI而生
针对人形机器人本体的未来演进,傅利叶提出了“产品六边形”概念,围绕运动智能、灵巧作业、认知智能、仿生设计、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应用共六个维度,明确机器人本体的能力标准和发展方向。
“我们在构思产品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全世界有这么多的最强大脑在做 AI的探索,但它仍需要一个物理容器去承载,”傅利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表示。“当人形机器人本体在各个维度都达到最优,成为六边形战士后,它一定会是AI最佳的具身选择。这里的AI不仅限于大模型,还包括机器人感知、决策、执行的全过程。”
傅利叶GRx系列致力于为其合作生态中的科研院校、头部企业、场景开发者和终端客户,打造更拟人、更通用、更友好的双足人形机器人,促进AI与物理世界的紧密融合,实现真正的人机共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