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DeepSeek 凭借其先进的 AI 能力引起国际关注,其团队的惊人成功直接说明了人才的关键重要性,也凸显了为什么每个组织都需要一支 AI 就绪型的职场团队。
对于那些还不了解 DeepSeek 故事的人来说,简单概括如下: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群中国工程师,其中许多人仅有几年工作经验,创建了一个高性能的 AI 平台,据称其运行速度更快,成本仅为知名竞争对手的一小部分。这一消息在科技巨头圈引发震动,导致竞争对手股价大幅下跌。
虽然关于 DeepSeek 突然崛起成为主要 AI 参与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这个故事应该引起各方警惕,因为如果连人工智能领域的最大玩家都可能措手不及,那么每个组织都可能面临风险。
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将 AI 列为首要任务——包括提升员工技能,让员工像熟悉发短信一样熟悉 AI——那么现在刻不容缓。
尽管 DeepSeek 的出现可能不会导致太多企业和投资者大幅减少对 AI 技术中心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但这有力地提醒我们:在几乎任何领域取得持续成功,最主要还是依赖于领导力、人才、文化和流程。
新的算法、技术和基础设施显然是必需的。但如果没有 AI 就绪型的员工,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是人而不是机器在: - 创建、完善和维护专有的 AI 程序和技术 - 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向公众保证 AI 仍然是人类的工具,而不是一些人所担心的失控威胁
在 DeepSeek 事件爆出前几天,BCG 发布的一项全球高管调查显示,在 1,803 名受访者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将 AI 列为 2025 年的首要战略重点之一,与控制成本、推动增长和应对不确定的地缘政治局势并列。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计划仅在今年就在 AI 上投入高达 2,500 万美元;18% 的受访者预计 AI 支出在 2,600-5,000 万美元之间;7% 预计今年在 AI 上的支出在 5,100-10,000 万美元之间,6% 计划投入超过 1 亿美元。
提升人才技能、重塑工作方式和推动变革
当然,战略性挑战在于将资金用在正确的地方:这应该包括提升人才技能、重塑工作方式和推动组织变革——而不仅仅是算法、技术和基础设施。正如调查团队所说:"在 AI 领域取得成功,既是社会学挑战,也是技术挑战。"
我的一位资深同事这样说:未来一年 AI 领域最重要的三个词应该是专注、专注、再专注。
最大的挑战,甚至比整合技术进步更难的是,要解决组织工作方式的问题。这涉及我之前提到的四个词:领导力、人才、文化和流程。
这些都很重要。我们可以争论哪一个最重要。但归根结底,任何寻求将 AI 融入其运营 DNA 的组织都需要一支对 AI 感到自在的职场团队——而大多数公司距离这一点还很远。
根据 2024 年 10 月盖洛普的调查,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国员工表示他们的组织"已开始将 AI 整合到业务实践中"。虽然 16%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非常或比较习惯使用 AI",但有两倍数量 (32%) 的人表示他们"非常不习惯在工作中使用 AI"。
如果你对此感到惊讶,其实不应该——因为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在工作中使用 AI。事实上,只有 4% 的受访者告诉盖洛普他们每天在工作中使用 AI,另有 7% 表示他们每周使用几次。
这使得技能提升成为当务之急。
建立一支 AI 就绪型的职场团队只是挑战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要根据 AI 的能力和潜力重新思考组织和运营模型,重新构想工作流程,培养 AI 创新文化,并重新思考工作方式——将 AI 作为工具来使用。
但如果你的员工还没有准备好将 AI 作为工作场所的伙伴,所有这些重新思考和重新构想都毫无意义。现在就要行动,而不是以后。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