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 Sam Altman 表示,公司并没有具体的总体规划,但确实希望开发一款类似订阅操作系统的产品——不过这将是为 AI 打造的,并且能够整合你一生中所有体验的模型。
这位 AI 界的“问题制造者”在 5 月初由风险投资公司 Sequoia 举办的 AI Ascent 2025 活动的问答环节中提出了这些想法。
环节中,一位观众提问新创企业如何才能避免与 OpenAI 直接竞争,Altman 回答说:“我们希望成为人们核心的 AI 订阅服务。”
“其中的一部分将类似于你在 ChatGPT 内所做的事情。但大部分我们希望能构建得越来越智能。我们还会有这些交互界面,就像未来设备一样,未来会有一些类似操作系统的东西,”他补充道。
Altman 对该计划如何实现细节提供得并不多。
“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切搞清楚……到底是哪种 API 或 SDK,或者你想怎样称呼它……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平台,”他说道,并在之后向观众保证,“可能我们需要尝试几次,但我们终会做到。”
无论公司最终开发出什么,他都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借助该产品,“将会创造惊人的财富”,因为“有大量的东西可以构建”,与 OpenAI 所推出的产品并驾齐驱。
当被问及 OpenAI 是否计划定制 AI 模型时,Altman 表示,他的“理想境界”是构建一个推理模型,“拥有一万亿 Token 的上下文,你可以将你的一生全都注入其中。”
这样的模型将能知晓“你一生中每一次对话、你读过的每一本书、你接收过的每封邮件。你曾看过的所有内容都会存入其中,加上来自其他来源的所有数据。而且你知道,你的一生都在不断地为这上下文续写新的篇章。”
如果你对这种表述感到不安,我们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好消息是,Altman 承认 OpenAI 目前无法构建这样的模型;坏消息是他表示:“任何其他做法都是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妥协。”
这一计划看起来也更像是一种理想,而非现实,因为当被问及 OpenAI 是否已有具体计划如何使用他们正在寻求的大量投资时,他回答道:“我们会努力设计出优秀的模型并推出好的产品,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总体规划。”
他说,更宏大的计划是行不通的,因为创业者必须从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倒推工作。
他更倾向于“做好眼前的事”,这对 OpenAI 来说目前意味着要构建“大量的 AI 基础设施”以及“不断提升模型表现”。这位 CEO 还希望“打造一个卓越的上层产品,就像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及其所有组成部分。”
至于具体细节?他会在前进中逐步厘清。
“我们以灵活著称,会根据世界的变化调整策略,”Altman 说,“我们明年要构建的产品现在可能连我们都还没想到。”
这听起来颇像是全球领先的 AI 公司正随时根据情况临时应变。
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妙不可言。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