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个瞬间,眼前一片朦胧,完全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状况,太危险了!”
这是今日头条上一名网友在#你有被监控补光灯“闪瞎眼”吗?#话题下的评论。在全国交通安全日期间,这个话题成为热门话题,大家纷纷吐槽“灯光”问题:一方面是驾驶员滥用远光灯;另一方面就是监控补光灯太亮带来烦恼和安全隐患。问题意味着痛点,痛点意味着变革,一场智能的光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一场智能的光革命
最近这几年智能炙手可热,很多人对智能的了解还停留在人脸识别、智能音箱等方面,其实在解决监控补光灯过亮的方面,智能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华为推出的AI超微光摄像机X2391-20-T就是这样,正如其名,它能在夜间低照度环境下清晰抓拍到车牌号码、车身颜色等信息。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因就是因为有AI加持。
具体来说,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内置两颗超大算力AI芯片,算力高达20TOPS,用AI算法增强图像效果。这是什么概念呢?TOPS是算力单位,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以进行一万亿次操作。特斯拉最新的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TOPS就让业界瞩目,相比起来,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的20TOPS算力堪称充沛,可以这样打个比方,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就像是穿着摄像机外衣的“计算机”。
算力换图像的场景是这样的:在夜间,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在低照度环境下抓拍图像,采用深度卷积网络算法模型,对图像时域空域进行降噪处理,从而还原出清晰的全彩图像。这种做法在我们的智能手机上已经有类似应用,现在的智能手机拍照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摄像头拍出来的照片,会通过AI进行优化、处理。
既然能在夜间优化图像,那么当然也能在其他特殊场景下对图像质量进行提升。在白天强反光场景下,有一类难题比较麻烦,那就是玻璃彩虹膜干扰。一般我们的汽车都在前挡风玻璃上贴了膜,阳光一照会呈现出彩虹现象,导致抓拍的图像不清晰。网上甚至有人专门讨论如何贴炫彩膜来避免被监控拍到。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可以在白天玻璃彩虹膜干扰下对图像进行优化,车内图像清晰度提升50%,优化效果明显。
除了算力换图像,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还有一个解决监控补光灯过亮的利器:智能补光技术。其配合的LED智能补光灯,柔和频闪时30Lux,无感知爆闪时150Lux,可以有效截止50米以上的远距离光束,给司机带来的影响降低到较小的程度。在实测中发现,在城市夜间交通环境下,搭配的LED智能补光灯光线柔和,不刺眼,与路灯的刺眼光线形成鲜明对比。一场智能的光革命,已经到来。
暗夜微光的背后
为什么引领智能光革命的,是华为机器视觉?笔者认为有两个抓手,一个是解决客户本质的痛点,另一个是核心技术的支撑。
以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为例,其有效地解决了客户的本质痛点,而且是所有相关客户方的痛点。一般的监控摄像机,只关注了行业客户的痛点,为了能够得到清晰的监控图像,简单粗暴地使用过亮的监控补光灯。而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是站在场景看产品,不仅能满足行业客户的监控需求,为交警治理提供有力的现场证据,还关注到最终用户被监控补光灯闪瞎眼的痛点,用创新的产品解决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从而降低光污染,降低对驾驶员的干扰。
当然,光看到客户痛点还不够,自身还得有解决痛点的技术能力。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通过算力换图像的背后,是华为在AI上的强大支撑。据了解,华为机器视觉有数千的技术研发人员,而其背靠的华为在AI技术上更是行业的引领者,在AI上拥有业界少有的全栈、全场景实力。以AI芯片为例,目前能提供安防用AI芯片的企业并不多,而华为海思实力强劲,目前市面上70%摄像机采用了海思芯片。
在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透露,华为在“全栈、全场景”的AI战略牵引下,将持续投资计算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决策推理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积极面向全球建设开放生态,加强人才培养和内部效率提升。把AI思维和技术引入现有产品和服务,打造面向云、边缘和端等全场景的、独立的、协同的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充裕、经济的算力资源,简单高效的全流程AI平台。
所以,正是有了华为在AI上的技术实力,才造就了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内置的20TOPS超大算力AI芯片,为场景化智能应用奠定基础,支撑起这场智能的光革命。相比起来,市面智能摄像机的算力大部分处于1TOPS,差距明显。而华为在全栈全场景的AI研究上的持续投入,更是让我们对华为机器视觉的未来倍加期待。
“智能+安防”的星辰大海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是一个窗口,照见华为机器视觉的谋篇布局,也照见“智能+安防”、万物智能的星辰大海。
用户们抱怨的监控补光灯过亮的烦恼,其实折射的是安防领域在技术创新上的滞后。打个比方,外面已经是云、AI、5G蓬勃发展的大时代,而安防行业还是关起门过小富即安的日子,虽然也有创新,但大多是停留在传统时代的修修补补,而非适应智能化大变革的创新。
段爱国曾经做过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4G时代,智能手机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发展,带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接;5G时代,感知带动产业物联网发展,深化物与物的联接,而机器视觉正是万物感知的入口,是智能世界的眼睛。
是的,安防领域目前正处于类似当年手机领域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变革的前夜,如果站在这样一个宏大的变革视角来看,摄像头就不仅仅是摄像头。以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为例,它不仅仅能够解决监控补光灯过亮的难题,更是脱胎换骨,进化为智能的摄像机,让安防迈入更具想象力的智能世界。
在华为机器视觉的发展进程中,还有一个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战略:软件定义摄像机。这同样和智能手机类似,智能手机不仅仅是硬件,而是将硬件和软件解耦,用户买来智能手机后,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自己喜欢的应用,智能手机之所以蓬勃发展,与开放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应用生态有很大关系。同样,华为机器视觉的软件定义摄像机,通过构建开放的操作系统和算法商城,从而能够聚合社会的资源,解决客户的不同场景问题。
这是安防领域的一个大变革,甚至这种变革早已经超越安防,深入到各行各业。想象一下,你采购了一个摄像机,可以结合自身的场景,在算法商城中下载相对应的算法解决相关的难题,就像在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那样简单和方便,这样一定会推动智能变革更加快速地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
华为AI超微光摄像机就是这样,搭载开放架构的SDC OS操作系统,客户可以通过华为算法商城(HoloSens Store)快速加载第三方算法。有了20TOPS超大算力,再有了丰富的超强算法,就可以变幻出各种可能,满足客户各种智能需求,也让摄像机具有持续的生命力。例如,有了HoloSens Store,客户就可以下载相关算法,对抛洒物检测、逆行检测、能见度检测等行为进行智能识别。
在安防以及各行各业,一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变革正在走向纵深。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串流技术正打破传统游戏边界,让"即点即玩"的畅快体验触手可及,不仅重塑了玩家的游戏方式,更将引领整个产业迈向云端加速迈进。
高通宣布收购越南 AI 研究公司 VinAI 的生成式 AI 部门,金额未披露。这标志着高通持续扩张 AI 工具领域。VinAI 由前 DeepMind 研究科学家 Hung Bui 创立,开发多种生成式 AI 技术。此次收购将增强高通在 AI 解决方案方面的能力,有望为多个行业和消费者带来创新。
GameForge AI 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游戏开发平台,可帮助用户轻松创建自己的游戏世界。本文介绍了 GameForge AI 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创建角色、场景和任务等。虽然 AI 生成速度较慢,但平台对游戏设计师、桌游爱好者和学生等用户都很有吸引力。与其他 AI 创作工具相比,GameForge AI 更注重构建复杂的叙事驱动型世界。
Anthropic 推出面向高等教育的 Claude for Education 计划,与 OpenAI 的 ChatGPT Edu 计划形成竞争。该计划为学生、教职员工提供 AI 聊天机器人 Claude 的访问权限,并增加了一些新功能。新功能包括"学习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nthropic 已与多所大学达成合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扩大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