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无人驾驶的车辆,行驶在的道路上,自如躲避车辆和行人,行驶平稳、操作熟练。AI产业化正进入深水区,无人驾驶、机器人、刷脸支付等人工智能产品和应用加速落地,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细分产业初具规模,人工智能正从极具想象力的商业概念成为具有超大发展前景的商业赛道。人工智能正深刻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主导着未来商业发展方向。
大时代之下,人工智能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四五开局之年,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再迎新发展机遇。从顶层设计看,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位列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从产业发展前景看,人工智能正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抓手。
《中国成长型AI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在疫情下逆势而行,仅仅在中国,该领域的投融资金额就创下新高,达到1748 亿元,相比 2019 年同比增长 73.8%。种种利好因素叠加,人工智能进入大规模落地期,市场和大众对人共智能未来发展信心倍增,笃信通用人工智能(AGI)即将到来。
中国丰富的商业场景和多层次产业结构将为人工智能落地提供更大助力,人工智能将成为国人如影随形的前沿科技。出行时,人工智能帮助用户匹配距离最近的出租车和省时的通行路线;购物时,刷脸支付一秒通行,安全快捷,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方便的、优质的生活体验。可以说,人工智能已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欣欣向荣,但也要看到掣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还有三大难关亟需攻克。一是,算力很昂贵、算法门槛高;二是,数据掌握在大公司手里,容易形成数据孤岛;三是,产业没有形成增量效应。
具体来说,当前算力昂贵且供应周期长,尤其是基于更多场景研究的复杂性和竞争性,使得最前沿模型的训练成本还在不断上升。这需要从芯片、基础硬件、全堆栈AI等方面战略投入,确保算力充裕且经济。而在数据上,由于人们产生的数据一般都掌握在不同大企业手中,这些重要数据的开放、流通始终难以推进。此外,AI在产业下,才能发挥更大的增效效应,但目前AI应用既要掌握行业知识,又要掌握AI技术。懂AI技术的不懂行业懂行业的不懂AI,难以有效结合。
而此时,一个普惠、集约、开放、融合全栈技术的产业平台就至关重要。
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瓶颈,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关键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从技术理念、发展路径、应用领域等多维度实现创新和融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在保持应用层持续发展之外,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层的投入。
众所周知,算力、算法、数据是人工智能三大马车,其中算力是基础,也是核心,随着数字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算力已成为核心资源之一。尤其当前大模型、多模态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需要强大算力集群才能满足。因此,发展集约、绿色、可持续、高适配、强算力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关键。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基础设施。政府牵头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能够实现集约化一体式建设,快速交付、快速上线、算力强劲、绿色节能。基于昇腾AI软硬件基础设施打造的算力集群,以政府建设并开放给科研机构及企业使用,既能满足算力的需求,又能解决对数据安全的困扰。
当前,多个地方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过人工智能计算能力,使其算力更强、速度更快,赋予人工智能更强劲的“爬坡之力”。2021年5月31日,武汉成为全国第一个正式投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城市。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目前可支持人工智能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其核心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基因测序四大应用场景,可广泛服务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集群提供的普惠算力,已开始对本地产业集群实施算力使能,当前已实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实现满载运营,目前仍在持续扩容中。据了解,其一期建设规模为100P FLOPS AI算力(FLOPS即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或每秒峰值速度),算力底座是由数千颗昇腾AI处理器组成的Atlas 900 AI集群。目前,中科院自动化所、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和企业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项目合作已经展开。
此外,西安、成都、河南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于日前开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大连、青岛、长沙、太原、南宁等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正在规划之中。
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建设提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科研提供支撑,为企业提供普惠AI算力,吸引产业链聚集,为人才培养创造环境,同时,通过运营构建良性的产业发展循环,实现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吸引大量企业和机构入驻合作,孵化出多模态和遥感等科研创新成果,提升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水平,使能行业智能化发展。
可感可知万物互联,智慧世界触手可及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未来智慧城市将进一步带给人们更好的居住体验,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最终构建可感可知万物互联的智慧世界。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大大推动城市产业繁荣。交通摄像头可感可知,城市拥堵率大幅下降;AI医学影像辅助医生临床决策,提高就诊效率;AI教育打破时空限制,缓解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分配不均的问题……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深入金融、工业、农业各个领域,为产业降本增效,提升附加价值。
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世界智能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医疗……未来的智慧世界,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真正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全面实现智能化。
加速建设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城市各类数据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算力相结合,将激活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让智慧世界变得触手可及。通用人工智能(AGI)也将不再是幻想。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施耐德电气以“新质服务+产业向‘新’行”为主题,第六次参会,展示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生态协同和行业赋能三大核心领域,以全新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助力中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甲骨文正在成为大规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可靠选择。该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应用开发,构建GenAI模型并将智能代理集成到应用套件中。CEO萨弗拉·卡茨透露,公司剩余履约义务达4553亿美元,同比增长4.6倍,并预测OCI收入将从2026财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30财年的1440亿美元。甲骨文正积极布局AI推理市场,凭借其作为全球最大企业私有数据托管方的优势地位,有望在云计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