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作画的概念越来越火,谷歌、微软、OpenAI等巨头纷纷入局,诞生了Disco Diffusion、Wombo、Mdijourney、Dall-E2等AI绘画工具。一般来讲,用户只需要输入关键词,选择特定绘画风格,如“月全食,超级血月,暗色调,电影灯光”,就可以生成相应的画作,并根据成品进行调试。
毋庸置疑,艺术家的专业性在AI作画上仍能体现,因为他们更了解艺术风格、构图,有更强的审美,知道如何调试作品。随着AI技术的发展,艺术家们则开始思考,AI创作的根本来源仍是通过算法对人们的模仿,这究竟能否被称为艺术品?而AI的发展又是否会在未来取代普通的艺术创作者?
(关键词左图:穿婚纱的美女,华丽高清,3d; 右图:女神 由一帧秒创AI作画生成)
业界认为,艺术本身是多元的,AI的创作并不会替代艺术家们的创作,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特征,市场定位也有所不同。艺术家们的创作有着自身的个性表达,具有不可替代性,而AI技术虽然能够创作艺术作品,目前更多的仍是辅助艺术家进行创作,创作者借助AI技术来实现更好的作品。
(用一帧秒创AI作画生成的萌宠表情包)
同时,从技术层面来看,AI为艺术创作拓宽了视野,与数字文创产品的融合也增强了沉浸感。此外,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降低了创作门槛,让更多人能够进行艺术创作,这是AI对艺术市场带来的正向作用。未来,AI将颠覆内容生产,开启“人机共创”模式,创造出更加新鲜、多元的创意内容。
随着众多参与者的入局,AI作画在国内一直热度不减。11月7日,一场以“人人都是AI艺术家”为创作口号的AI作画大赛在微博上拉开序幕。这场AI作画大赛由@一帧秒创和@微博视频号共同发起,旨在探索元字宙未来艺术的创意生产方式,以及 AIGC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基于微博平台的社交互动属性,一帧秒创期待更多普通人参与到AI作画大赛当中,让每个人都成为“艺术家”。
据了解,本次AI作画大赛中,用户只要使用「一帧秒创-AI作画工具」生成绘画作品,在微博带话题词#AI作画大赛#发布作品,即可有机会角逐最佳AI绘画作品奖,赢得系列惊喜奖励。活动期间,主办方一帧秒创官微将不定期转发翻牌优质博文,被翻牌博文可获定制马克杯/画框!优质博文作品还将有机会获得24小时热门粉条、话题页热门展示等多种博文曝光资源。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The Moonshot Podcast发布了一期深度访谈视频,X公司"创始人"Astro Teller与Google 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进行了一场近一小时的对话,回顾了Google Brain项目的早期历程。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Life2vec系统能够通过分析个人生活数据预测未来人生轨迹,在收入和职业预测上达到78-85%准确率。该系统使用丹麦600万人的真实数据,采用类似GPT的AI技术,揭示了教育投资、社交网络、地理位置等因素对人生发展的深层影响规律,为政策制定和个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Linux基金会正式接受微软DocumentDB项目,该项目采用宽松的MIT许可证。这一举措是对MongoDB在2018年转向限制性SSPL许可证的回应。DocumentDB基于PostgreSQL扩展开发,旨在结合NoSQL灵活性与关系数据库的可靠性。项目支持MongoDB兼容的CRUD操作和BSON数据模型。此举被视为对MongoDB许可政策的成功反击,推动了开放标准的建立。
中国科学家成功将扩散模型应用于语言生成,开发出名为LLaDA的创新AI系统。与ChatGPT等传统按序生成的模型不同,LLaDA采用"填空"方式工作,能同时考虑文本前后信息。在80亿参数规模下,LLaDA在多项测试中表现优异,特别是在逆向推理任务上超越GPT-4o,为AI语言模型发展开辟了全新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