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9月19日至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届博览会“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作为主题,围绕制造业低碳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新趋势,打造国际化、开放性、高水平的全球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家企业参展,涵盖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先企业,现场将发布近千项新产品、新技术,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工业品牌展。期间,傲鲨智能联合国际品牌带来全球领先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
傲鲨智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注于外骨骼技术平台的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外骨骼产品线覆盖上肢、腰部、下肢、全身等,提供“外骨骼机器人”开发者平台。此次中国工博会,带来了MAPS-E上肢外骨骼机器人、BES-HV腰部外骨骼人、BES-Ultra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等自主研发产品。同时也与国际公司合作带来全球上最轻的无动力商用上身外骨骼荷兰Skelex 360-XFR(总重量仅2.5kg)及德国NOONEE空气座椅也是首次在中国工博会上发布。
其中,MAPS-E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人体上肢提供总计20kg的助力,上肢外骨骼动力电池模组使用了可拆卸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快速更换电池,为外骨骼提供5~8小时的续航。在制造业、电力、化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BES-HV腰部外骨骼机器人与上肢外骨骼拥有相同的动力电池模组设计,续航达5~8小时,最高能提供30kg助力。它可以在搬运重物过程中为人体提供助力与保护,并减少腰部损伤的概率,同时提高工作的效率。产品在航空、矿山、电力等场景已实现规模化使用,此次“杭州亚运会物流中心”全面投入外骨骼机器人物资保障中使用。
BES-UItra全身外骨骼机器人集成了傲鲨智能自主研发的先进智能数字驱动器,实现一体模块化减速系统和自适应智能运动控制系统,并结合傲鲨智能独特的软件力学阻抗,自学习自适应步态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运动控制算法和模式识别。为开发者提供一款技术引领且性能卓越的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养老康复、高校科研、特种行业等领域逐步落地应用。
上海市机器人协会会长 王强 到访傲鲨智能展台
今年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也明确提到了对发展外骨骼机器人的支持。同时傲鲨智能外骨骼入选国家工信部发布“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外骨骼机器人产业正在广泛深入工业制造、航空物流、矿山、健康养老、应急救援等领域,拓展外骨骼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随着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时代展现强大力量,可穿戴设备成为收集人体数据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时监测血压、心率、血糖等生命体征,结合AI边缘计算能力,医疗正向个性化转型。基因治疗、数字孪生技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专属的医疗数字化身,实现从"报销型医疗"向"创新循证医疗"的转变,为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带来革命性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
在巴黎举办的欧洲开放基础设施峰会期间,专门用一整天时间讨论VMware迁移问题。博通收购VMware后许可证价格上涨,导致客户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开源开发者展示了将VMware虚拟机迁移到开源替代方案的产品。Forrester分析师指出VMware客户对此感到信任破裂。OpenStack等开源解决方案虽然复杂度较高,但提供了健康的开源生态系统替代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Tool-Light框架,通过信息熵理论解决AI工具使用中的过度调用、调用不足和过度思考问题。该框架采用熵引导采样和两阶段自演化训练,让AI学会合理使用外部工具。在10个推理任务测试中,Tool-Light显著提升了AI的效率和准确性,为AI工具集成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