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后续 GPT-4 Turbo、Sora 等产品的持续推出,我们看到人工 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了 2024 年政策的聚焦 点。
1. 2024年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从我国的人工智能政策发展来看,我们认为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6年以前):由于技术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政策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
第二阶段(2016年-2022年):2016年曾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深度学习算法让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标志事件是2016年AlphaGo与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的世纪对战。技术的突破打开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预期,我国针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框架也是集中在这一时期推出,因此这以后我国对人工智能都使用了“人工智能2.0”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提法。
第三阶段:2023年以来,随着ChatGPT和大模型大放异彩,当模型的参数高于阈值以后模型展现出了涌现能力,让人们广泛关注人工智能的未来并开始畅想通用人工智能的到来。
基于以上的划分,我们也分别来分析第二和第三阶段我国在人工智能政策的发展脉络。
1.1. 2023年以前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政策
当前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框架都来自于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一规划还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在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为后续一系列落地政策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出台,同年AlphaGo战胜世界第一的围棋选手柯洁,技术和政策的双向推动下,多项人工智能的推动政策密集出台。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人工智能”,与此同时工信部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行工作的专项部署,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引领高校的人工智能创新,科技部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的展开,2018年10月的第十九届第九次中央政治局学习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学习主题。而后,科技部和工信部在试验区、场景创新、创新平台等方面积极展开示范性建设,以期推动人工智能建设工作加快落地。
在组织方面,2017年11月科技部宣布成立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构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负责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宣布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以及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重大部署提供咨询。
在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人工智能治理工作也成为了顶层关注的重要问题。2019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成立,6月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同时在新组建的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中,人工智能也成为了3大重点关注方向之一;2021年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旨在将伦理道德融入人工智能全生命周期,为从事人工智能相关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相关机构等提供伦理指引;12月中办、国办还发布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对新时代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1.2. 2023年以后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动向
ChatGPT推出后,我们也推出了专门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管理政策——《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政策在2023年4月出台征求意见稿,在7月由7部门共同发布,同时明确了生成式AI实施算法备案制。随着《办法》落地实施,国内大模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首批十余家大模型应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后,可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此外,建立在前期政策推动基础上,2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在2023年7月获批通过,也为夯实AI发展的基础底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后续GPT-4 Turbo、Sora等产品的持续推出,我们看到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成为了2024年政策的聚焦点。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科技创新,并强调了“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2024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提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此外国资委针对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国资委在2024年2月推出了“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拉开了央企在人工智能领域加速发展的序幕。会议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印证了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3月,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也在北京对人工智能产业展开调研,我们认为这也是在为后续相关政策出台做积极的准备。3月两会中,提出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由以上政策,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我们重点关注的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就是核心的抓手之一,而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就是其中重中之重。
两会召开以后,我们认为还将有更多利好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政策即将释放。
2. 试点拉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
在人工智能前期的试点和引领工作中,科技部和工信部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已经遴选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和试验区域及示范应用场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落地的重要推动力量。
2.1. 创新平台
根据我们的统计,2017年至今科技部启动4批共计19家企业(或项目)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除了公共算力部分)。根据2019年8月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我们“原则上每个具体细分领域建设一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不同开放创新平台所属细分领域应有明确区分和侧重”。
作为了人工智能的国家队,这19家头部企业将在自动驾驶、城市大脑、医疗影像、智能语音、智能视觉、基础软硬件、智能供应链、图像感知、视觉计算等多个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国家政策倾斜优势,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场景的落地。
2.2. 创新平台之公共算力
针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公共算力细分领域的建设,科技部在2022年6月出台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指引(试行)》。
在自主可控方面,要求“对于混合部署的公共算力平台,基于自主研发芯片的算力标称值占全部系统算力标称值的比值应不低于 60%。公共算力平台应优先使用国产开发框架,使用率应不低于 60%。
在系统算力方面,要求“系统算力标称值原则上应达到 400PFLOPS(按 16位浮点(FP16)计算);或达到业界其他常用精度算力标称值换算后的同等算力水平,其中 32 位浮点(FP32)性能应达到200PFLOPS,16 位整型(INT16)性能应达到 400POPS。”
在模型应用方面,要求“公共算力平台应配置成熟易用的人工智能全栈运行环境,能够运行千亿级参数的预训练模型,同时已经实现至少3种典型人工智能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算力使用公开透明,系统平均使用率应高于70%”等等。
2023年2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申报工作启动,7月首批筛选工作完成。共计批复9家平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及16家平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从首批2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分布来看,分布最密集的为长三角地区,共计6个,其中江苏省占据3个,是分布最多的省份,另有6个省市获批2个公共算力平台。总体来看公共算力在全国各个区域的分布较为平均,并不像我国的数据中心一样过于集中在经济发达区域,也体现出了“东数西算”中关于算力全国布局的思路。
2.3. 试验区的建设
2019年9月6日,科技部下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计划到2023年,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创新一批切实有效的政策工具,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截止目前已经有19个城市获批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同时人工智能也成为相关城市政策发力的重点。
在科技部专注于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同时,工信部也于2019-2022年先后发布了3批共计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包括了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南京、武汉、长沙。
2.4. 应用场景示范
2022年8月12日,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交运部、农业部、卫健委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 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重大应用和产业化问题。提出围绕“高端高效智能经济培育、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高水平科研活动、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打造重大场景。
随后,2022年8月15日,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十个示范应用场景: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能诊疗、智慧法院、智能供应链。同时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主要依托,充分发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作用,遴选一批支持建设的示范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公示》,遴选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共计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涉及了制造、生态农业、医疗健康、金融、交通运输、城市管理、文旅教育、公共安全、能源9大领域。
可以看到科技部和工信部在人工智能场景打造方面,都是围绕前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重点展开的。
3.2024年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望推出,或将拉动AI相关领域建设
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部署,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了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统称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它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个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2017年2月,考虑到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态势,科技部在已有的15个科技创新2030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人工智能2.0”,“重点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面向重大需求的核心关键技术、智能芯片与系统三个方向展开部署”。
而后,《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分别在2018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出台了相关项目的申报指南,其中从经费上来看,2020年、2021年披露的资金都在5亿以上,从研究的方向上来看,前期重点关注的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基础软硬件支撑,2020年开始拓展到了创新应用,2022年的投入方向进一步拓展到了与科学的深度结合。与之相结合的是,2023年3月,科技部和自然基金委启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工作,紧密结合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基础学科关键问题,围绕药物研发、基因研究、生物育种、新材料研发等重点领域科研需求展开,布局“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前沿科技研发体系。
此外,通过“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对人工智能软硬件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的加快脑科学与类脑计算、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大数据等研究也为人工智能的重大技术突破提供支撑。
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由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望再次成为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投入方向。
4. 三大运营商的AI算力采购加速迹象明显
作为政府算力重要支撑,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业务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未来也将成为央企AI业务发展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从三大运营商的采购情况来看,其对于AI服务器的投入已经显示了明显的加速迹象。2020年中国移动服务器采购金额约为6亿元,2022年1月中国联通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预算约5.5亿元,而2023年8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服务器采购金额达到84亿元,中国移动新型智算中心项目的AI服务器中,仅2024年1月招标的包12的采购金额就超过了24亿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 的 ChatGPT 爬虫存在安全漏洞,可被利用对任意网站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只需向 ChatGPT API 发送一个包含大量重复 URL 的请求,就能触发爬虫对目标网站进行大量访问。此外,该漏洞还可能被用于绕过限制,让爬虫回答查询。这些问题凸显了 AI 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潜在风险。
三星即将发布的Galaxy S25 Ultra旗舰手机将带来多项升级,尤其是相机方面。据泄露信息显示,新机将支持高分辨率视频拍摄、超广角微距模式、AI音频擦除等功能,并集成Google Gemini AI助手。这些升级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令人期待。
本周科技圈风云激荡:TikTok 面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或将被迫停运;Meta 在美国终止事实核查,引发争议;ChatGPT 推出全新任务功能,为用户提供智能日程管理;Beat Saber 在 Quest 平台销量突破千万,AI 电影制作技术展现惊人潜力。
AI正重塑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商业到国防再到社会政策。AI计算能力与全球影响力息息相关。各国和企业纷纷投资巨额资金建设数据中心,以增强AI实力。预计到2030年AI市场规模将达1.81万亿美元,掌握最佳数据和计算平台的国家将占据优势地位。AI计算力的竞争已成为21世纪全球力量的决定性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