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应用从‘上新品’逐渐进入‘强应用’阶段,更好的通用人工智能仍在路上。”10 月 29 日,蚂蚁数科CTO王维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 分享时指出。
两年前,大语言模型(LLM)的出现,引发了全球科技从业者的普遍关注和行业热潮。ChatGPT 月活用户数以史上最快速度达到 1 亿,AI 行业迎来“ChatGPT时刻”。经过一段时间的狂奔,LLM性能阶段性趋于饱和,大模型底层推动力逐渐收敛到少数拥有核心数据及算力资源的公司,行业注意力也更多转到了以Agent为代表的行业应用侧。
如何解放 LLM 应用的局限性。王维强调,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和专业工具是 AI 继续发展的关键壁垒和门槛,行业应用需要系统性地解决专业严谨和安全可信等问题。蚂蚁数科“蚁天鉴”产品,集大模型安全测评与防御为一体,让大模型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更安全、可控、可靠。
他认为,高质量数据可以更好地模拟客观世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过去十年,伴随着AI发展的范式转移,对数据的要求也在持续改变。机器学习从“以模型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在当下的 LLM时代,行业应用要做到安全可信,其核心是如何结合专业人工+AI算法的高效标注,产生高质量的标注数据。
而面向未来的AGI时代,随着互联网公开数据逐步耗尽,以及GPT-o1带来的强化学习训练新范式,都预示着数据合成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王维指出,如何通过仿真引擎、自博弈(self-play)强化学习的方式,合成出更多互联网所不覆盖的高质量、高价值领域数据,将是到达AGI时代的关键。
他也提醒道,AI 是把双刃剑,AIGC滥用所带来的风险需要系统性应对。不久前,“AI 教父”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 Hinton)在采访中再次强调了其对AI安全问题的强烈担忧。他与另外两位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姚期智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科学家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AI 安全国际对话威尼斯共识”,呼吁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制定更好的保障措施。
他们在公开信中警告道,“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这些‘灾难性的结果’随时可能发生。”究其问题根源,在于 AIGC 的滥用不仅会产生虚假信息和网络钓鱼攻击,还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诈骗活动。其中,值得关注的一大风险来源便是Deepfake, 即基于深度学习算法,从大量的视频和图像数据中学习,伪造出逼真的面部动画和语音。
王维介绍,蚂蚁数科旗下身份安全品牌 ZOLOZ 为此专门研发了综合防控产品 ZOLOZ Deeper,以应对在开户、登录、支付等各种场景的深度伪造风险。在服务印尼某头部银行后,产品上线一个月时间内实现了 Deepfake 风险“0 漏过”。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