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Kimi 视觉思考版」这一强化学习下的新势力选手:可以完整呈现推理思维链CoT,让用户不只看到答题结果,也能完整看到模型思索答案的全过程。
再概括下 k1 视觉思考模型的训练过程
1、训练阶段划分:本质上还是预训练及基于预训练模型后的强化学习后训练,这两个阶段
2、基础模型特点
- 重点优化字符识别能力
- 在多个基准测试集上取得卓越成绩:如OCRBench:903分(SOTA);
3、强化学习后训练 - 划重点:强化学习后训练在数据质量和学习效率方面做了进一步优化
4、科学测试集创新
- 自主构建 Science Vista 测试集:覆盖不同难度的数理化图片题目;其分布与用户需求匹配
以下是Kimi官方的解数学题的demo:

除了数学能力,Kimi还展示了 k1 视觉思考模型解答经典物理电路题的例子:

看到这里,还留下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Kimi的「视觉思考模型」,对哪个大模型对手产生的威胁最大呢?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