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观点文章表明,Microsoft 365 的 Copilot 和 Apple 设备上的 Apple Intelligence 是科技行业痴迷于将服务设为默认开启而非用户主动选择开启的最新例证。
上周,Copilot 在 Microsoft 365 中不请自来地出现。本周,Apple 在即将发布的操作系统中默认启用了 Apple Intelligence。而在 Google 的服务中,几乎处处都能遇到 Gemini。
全球监管机构都在努力确保营销等服务需要用户主动选择开启。当暗模式被用来引导用户作出某种选择时,立法者会密切关注。
但出于某种原因,强制用户使用 AI 似乎变得可以接受。科技公司并没有询问"我们要在您的应用中添加一堆您从未要求过的 AI 服务,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投资者需要您使用它们,您觉得可以吗?",而是默认认为用户会很高兴看到他们原本整洁的应用程序中塞满了 AI 功能。
然而,用户似乎普遍不满意。虽然有研究显示用户在接触生成式 AI 工具时感到愉悦,但其他研究却描绘出用户对这项技术持怀疑态度的画面,一些企业甚至对这些服务敬而远之。
虽然我们不愿使用"劣质化"这个词来描述这种将 AI 强行灌输给客户的行为对原本可靠的服务造成的影响 (看看现在出现在 Google 搜索结果顶部的那些有时令人啼笑皆非的不准确摘要),但很明显事情并未完全按计划进行。
用户从未要求这些功能。没有人呼吁要搜索摘要,也没有人渴望复活一个升级版的 Clippy。没有人想为了获得一个几乎正确的番茄汤配方而进一步破坏环境。然而这一切还是来了,不管我们准备好与否。
这可能不是投资者和股东想听到的,但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添加 AI 服务确实需要暂停。尽管承诺本地处理和隐私优先的技术,但很难摆脱数据被收集用于各种目的的怀疑。如果突然强制用户使用间谍软件和键盘记录器,肯定会引起抗议 (确实如此 - 看看 Windows Recall),但生成式 AI 助手和摘要工具似乎获得了特免。
Microsoft 在生成式 AI 技术上投入巨大,通过将 Copilot 设为默认开启而非需要选择开启,公司可以向股东展示 AI 发展顺利,并证明这不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这同样适用于 Apple、Google 和科技行业的许多其他公司。
这并不是否认 AI 的实际好处。该技术在分类方面表现出色,例如识别路坑。作为程序员的下一代自动补全工具,它很有用。在搜索时也很方便,尽管说实话,Windows 搜索从来都不是 Microsoft 旗舰操作系统的crown jewel。
然而,在生产力应用中不请自来,让人想起 21 世纪版的 Clippy。特别是当用户需要费力寻找关闭它的设置选项时。
如此多的资金被投入其中,而 AI 泡沫似乎即将破裂。也许在给予用户之前先询问他们想要什么这个现实的尖锐问题是不可想象的。
毕竟,科技行业的善意一直在照顾着客户。没有人要求永无止境的更新,但现实就是如此。用户界面的持续重新设计和改进很少出现在功能请求的前十名列表中,但客户还是会收到这些更新。
如果没有选择开启的权利,在 AI 采用率提高之前,或者在用户找到那个讨厌的退出选项之前,这种强制推行还会继续。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