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圣何塞 — 周二上午,英伟达 CEO 黄仁勋身着标志性皮夹克,不借助提词器登上 SAP 中心的舞台,发表了如今已成为科技行业最受瞩目的主题演讲之一。2025 年 GPU 技术大会 (GTC),被黄仁勋称为"AI 界的超级碗",恰逢英伟达和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关键时刻。
"过去这一年令人惊叹,我们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内容要分享,"黄仁勋对着座无虚席的会场说道。随着 AI 从小众技术发展成为重塑整个行业的基础力量,现场观众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今年的演讲备受关注,此前中国初创公司 DeepSeek 发布了高效的 R1 推理模型,引发市场动荡,导致英伟达股价暴跌,市场担忧其昂贵 GPU 的需求可能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黄仁勋全面阐述了英伟达的未来愿景,强调了数据中心计算的明确路线图、AI 推理能力的进步,以及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大胆布局。演讲展现了一家致力于保持 AI 基础设施主导地位,同时拓展其技术创造价值的新领域的公司形象。演讲期间英伟达股价下跌,当天收盘跌幅超过 3%,表明投资者可能期待更具戏剧性的公告。
但如果要总结黄仁勋的核心信息,那就是:AI 不会放缓脚步,英伟达也不会。以下是 GTC 2025 的五个最重要要点,从突破性芯片到实体 AI 的布局。
【Blackwell 平台量产,性能较 Hopper 提升 40 倍】
作为英伟达 AI 计算战略的核心,黄仁勋表示 Blackwell 平台现已"全面量产",并强调"客户需求非常强劲"。这是继此前黄仁勋所说的早期生产"小问题"之后的重要里程碑。
黄仁勋对比 Blackwell 和其前代产品 Hopper 时指出:"搭载 Dynamo 的 Blackwell NVLink 72 的 AI 工厂性能是 Hopper 的 40 倍。"这一性能飞跃对推理工作负载尤为重要,黄仁勋将其定位为"未来十年随着 AI 规模扩大最重要的工作负载之一"。
【下一代 Rubin 架构发布,多年路线图明确】
为了让企业客户和云服务提供商对英伟达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黄仁勋详细介绍了直到 2027 年的 AI 计算基础设施路线图。对硬件公司来说,这种对未来产品的透明度很不寻常,但反映了 AI 基础设施所需的长期规划周期。
【英伟达 Dynamo 成为 AI 工厂的"操作系统"】
最重要的公告之一是英伟达 Dynamo,这是一个旨在优化 AI 推理的开源软件系统。黄仁勋将其描述为"本质上是 AI 工厂的操作系统",类比传统数据中心如何依赖 VMware 等操作系统来编排企业应用。
【实体 AI 和机器人技术成为焦点,开源 Groot N1 模型】
在主题演讲最引人注目的时刻,黄仁勋展示了在机器人和实体 AI 领域的重大布局,高潮是一个名为"Blue"的星球大战风格机器人走上舞台与黄仁勋互动。
【与通用汽车合作,全面进军自动驾驶和工业 AI】
作为英伟达将 AI 从数据中心扩展到实体世界战略的收官之作,黄仁勋宣布与通用汽车达成重要合作,"共同打造其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车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WorldMem框架,首次让AI拥有真正的长期记忆能力,解决了虚拟世界模拟中的一致性问题。该系统通过记忆银行存储历史场景,并使用智能检索机制,让AI能准确重现之前的场景和事件,即使间隔很长时间。实验显示在Minecraft和真实场景中都表现出色,为游戏、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带来广阔应用前景。
AWS通过升级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来扩展市场地位,新增观测能力、连接式编码环境和GPU集群性能管理功能。面对谷歌和微软的激烈竞争,AWS专注于为企业提供AI基础设施支撑。SageMaker新功能包括深入洞察模型性能下降原因、为开发者提供更多计算资源控制权,以及支持本地IDE连接部署。这些更新主要源于客户需求,旨在解决AI模型开发中的实际问题。
MTS AI研究团队提出RewardRanker系统,通过重排序模型和迭代自训练显著提升AI代码生成质量。该方法让13.4B参数模型超越33B大模型,在多种编程语言上表现优异,甚至在C++上超越GPT-4。通过引入困难负样本和PPO优化,系统能从多个代码候选中选出最优方案,为AI编程助手的实用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