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 ChatGPT 推出引发生成式 AI 革命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见证了它演变为一个功能强大且真正有用的商业工具。
但其应用方式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最初出现时,许多人可能认为它主要被用来替代我们执行一些创造性和技术性任务,例如编程和撰写内容。
然而,哈佛商业评论最近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用户并不希望它替我们完成工作,而是希望它能提供支持、组织安排,甚至是友情!
根据该报告,最热门的用途是提供心理治疗和陪伴。这表明,生成式 AI 全天候可用,并且能提供匿名、诚实的建议和反馈,因此受到高度重视。
相反,营销任务(例如博客写作、社交媒体帖子或广告文案创作)在热门用途排行榜上则相对靠后。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看看研究结果揭示了什么,这可能暗示着我们人类未来如何将 AI 融入生活和工作中。
【洞察与启示】
有一点很明显,虽然生成式 AI 很有能力在我们放松休息时为我们完成工作,但许多人更倾向于用它来激发创意和进行头脑风暴。
这可能仅仅源于 AI 生成内容的质量,或者人类内在的偏见让我们不愿意消费机械化的内容。人们常常指出,生成式 AI 的写作风格显得十分平淡和公式化。大多数人表示,他们仍然更愿意阅读由人类创作的内容,即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有时难以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别。
正如报告作者 Marc Zao-Sanders 所指出的,“2025 年十大生成式 AI 用例显示出从技术性应用向情感性应用的转变,尤其是在心理治疗、个人生产力和个人发展等领域的增长。”
在心理治疗和陪伴之后,生成式 AI 最常见的用途是“组织我的生活”、“寻找人生目标”以及“提升学习效果”。
技术性用例中,“编写代码”名列第五,其次是“激发创意”。
这颠覆了我们对社会采用生成式 AI 的一些常识性假设,表明它将以更具反思性、内省性的方式被使用,而非最初所预测的替代性工作工具。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心理治疗用途位居榜首,这可能令人惊讶。但考虑到全球范围内接受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员严重短缺,这就显得更加合理。
调查结果得到了众多新兴生成式 AI 应用的支持,例如 Wysa、Youper 和 Woebot,这些应用专门为心理治疗而设计。
面对技术进步不断变化的现实,我们对持续学习和技能提升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也能解释 AI 被用于提升我们的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热度。
总体来说,这些洞察表明,生成式 AI 正在被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更广泛领域,而不仅仅是替我们完成那些我们不愿亲自去做的工作。
【未来展望】
当前 AI 的使用趋势预示着一个未来:AI 被视为一种协作和支持性的助手,而非取代人类品质和能力的工具。
这对 AI 在商业中的应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将其用于支持人类工作者,而不是试图取代他们,有望带来更快乐、压力更小、最终更高效的员工团队。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企业正在将投资于基于 AI 的心理健康陪伴工具和聊天机器人视为缓解因压力和焦虑造成生产力下降的一种方式。
随着生成式 AI 的不断进化,我们可以预期它在这些任务上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个性化健康支持、引导式学习和教育机会、工作流程的组织以及头脑风暴创意等方面,都能为众多组织提供巨大价值,同时消除人们对其将取代我们、让我们变得多余的担忧。
理解当前 AI 的应用方式对我们未来如何引导其演进至关重要。虽然想象机器人全面接管我们所有任务的世界是再容易不过,但真正的机遇在于利用 AI 帮助我们更智能地工作、更高效地协作,并支持更健康、更平衡的工作方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Rambus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带来了新一代CryptoManager安全IP解决方案,旨在为数据中心与AI应用构建坚不可摧的硬件信任根基。
Gartner预测,到2028年33%的企业软件将内嵌自主代理式AI,并支持15%的日常自主决策。文章讨论了在代理式AI增多的未来,企业如何通过安全、现代化的云基础设施应对数据泄露、合规与风险管理等挑战。
文章指出,自 ChatGPT 引发生成式 AI 革命以来,该技术正从传统的创意与编码辅助转向提供情感支持、生活规划与个人发展建议,预示着 AI 未来将作为协同助手出现,助力缓解压力、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