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生成式AI的采用,特别是大语言模型,在短短几年内已从谨慎观望转变为战略必需。Kong Research的2025年企业大语言模型采用报告基于对550名IT领导者、软件开发人员和工程师的综合调研,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以下是重塑企业AI格局的十大趋势:
**1. 对大语言模型的资金投入持续增长**
企业正大幅增加对大语言模型的投资,72%的组织预计今年支出将增加。目前,近40%的企业年度投入已超过25万美元,彰显了对这项变革性技术的资金承诺。
**2. 谷歌在企业大语言模型采用中占据主导地位**
谷歌已成为企业大语言模型使用的领军者,2025年初有69%的受访者使用谷歌模型,超越了OpenAI的55%使用率。谷歌的积极策略——将Gemini集成到Workspace并扩展其AI生态系统——使其在企业领域占据突出地位。
**3. 付费大语言模型解决方案受到青睐**
企业显示出对付费或企业级模型的强烈偏好,63%的受访者选择付费版本而非免费版本,表明市场正走向成熟和专业化。
**4. 安全和隐私担忧持续存在**
安全和数据隐私仍是阻碍大语言模型更广泛采用的主要担忧。超过44%的受访者将这些问题视为主要障碍,反映了将AI集成到敏感业务流程中的深层焦虑。
**5. 国际供应商获得更多认可**
对国际供应商(特别是DeepSeek)的开放态度出现显著转变。尽管存在地缘政治和隐私担忧,17%的企业在2025年初使用了DeepSeek模型,80%表示在工作中使用这些模型感到放心,这标志着传统谨慎市场的重大变革。
**6. 混合大语言模型策略兴起**
采用多个大语言模型平台和模型的做法日益流行,37%的企业倡导结合专有和开源模型的混合策略。这种方法反映了企业认识到单一模型无法有效满足所有企业需求。
**7. 主导性企业应用场景显现**
AI驱动的客户支持和开发者生产力成为主导的企业应用场景,27%的企业主要利用大语言模型增强客户服务和支持,紧随其后的26%通过自动化代码生成来简化软件开发。
**8. 对开源模型的偏好日益增长**
开源模型持续吸引企业关注。超过半数(51%)认为开源模型目前已经超越或最终将超越专有替代方案,凸显了向灵活性和定制化发展的强劲趋势。
**9. 成本和预算仍是关键障碍**
预算限制继续挑战采用进程,24%的企业将成本确定为最大障碍。平衡投资与潜在投资回报率仍是一项微妙而关键的任务,特别是考虑到将大语言模型集成到现有系统中的持续技术复杂性。
**10. 对生成式AI劳动力影响的积极展望**
尽管担心职位替代,企业对生成式AI的看法总体积极,82%对其在生产力、创新和职业机会方面的影响持乐观态度。仅11%预期AI会导致裁员,显示出对AI增强而非取代劳动力角色潜力的信心日益增长。
随着生成式AI持续成熟,企业面临在安全、性能、成本和合规之间平衡的复杂选择。Kong Research的这些趋势清楚表明,尽管挑战依然存在,采用和集成大语言模型的战略优势不可否认,确保生成式AI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牢固占据企业议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DeepMind发布AlphaEarth Foundations AI模型,能处理每日数TB卫星数据追踪地表变化。该模型如"虚拟卫星"般将全球陆地和沿海水域映射为数字表示,帮助科学家监测食品安全、森林砍伐、城市扩张等关键问题。模型整合光学卫星图像、雷达、激光测绘等数据源,以10×10米精度追踪变化,错误率比其他模型低24%。
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轻量级语音合成系统LLMVoX,仅用3000万参数就能让任何大语言模型获得流式语音输出能力。该系统实现475毫秒超低延迟,词错误率仅3.7%,支持多语言扩展,可与视觉语言模型集成,为AI语音交互提供了"即插即用"的革命性解决方案。
ChatGPT虽然是目前最受欢迎的AI聊天机器人,但它并非万能。文章指出11个不应该使用ChatGPT的场景:诊断健康问题、处理心理健康、紧急安全决策、个人财务税务规划、处理机密数据、违法行为、学术作弊、监控实时信息、赌博预测、起草法律文件以及创作艺术。AI可能产生错误信息、缺乏实时数据更新,在高风险场景下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用户应了解其局限性,在关键决策时寻求专业帮助。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革命性人形机器人系统Being-0,具备类人思维能力。该系统采用创新的"三层大脑"架构:顶层基础模型负责理解指令和制定策略,中间层连接器模块负责将计划转化为具体动作,底层技能库负责执行各种操作。机器人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自主规划复杂任务如制作咖啡,并在动态环境中灵活调整策略,在长期任务中达到84.4%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