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北京邮电大学、华为云、慧脑云、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脑图谱专业委员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影像学分会联合宣布启动“PRCV 2021阿尔茨海默病分类技术挑战赛“,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次大赛在华为云AI大赛平台举行,截至6月7日大赛平台上已经有200人报名参赛。6月8日,华为云将开放比赛数据集,参赛队伍正式参与角逐。
本次比赛优胜方案将有机会获得华为云提供的专项资源来支持项目转化,并集成到“华为云AI脑科学平台”脑疾病辅助筛查专区。同时,本次大赛是第四届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学术会议(PRCV 2021)官方赛事之一,获胜队伍将被邀请参加后续主办的Workshop,介绍比赛方案并颁奖。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席由北京邮电大学刘勇教授和华为云EI创新孵化Lab朱森华博士担任,咨询委员会由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等业内著名专家组成。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是最常见的导致中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之一,起因非常隐秘,尽早预防与干预是降低发病率、延缓病程进展、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最有效的办法。 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一种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前期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介于正常老化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二十多年来,大量基于大脑结构磁共振的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脑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基于磁共振的脑形态学异常表征被认为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之一。
虽然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在医学图像上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步,但目前在脑疾病的脑影像数据上的研究和应用尚待突破,已知的学习算法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的区分能力还有待提升,人们仍在努力探索何种影像学指标能作为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标志。
本次大赛旨在提高基于影像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准确性,推动脑科学、医学影像等智慧医学产业发展,促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学中的落地应用。
大赛将开放2600例经脱敏处理的多中心、多脑图谱的脑影像特征数据,参赛选手将基于该数据集开发、训练模型,并将模型部署在华为云一站式AI开发平台ModelArts上进行判分排名。比赛为期两个月,比赛数据集正式开放时间为2021年6月8日,模型提交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0日。登录华为云大赛平台-AI大赛,即可报名参赛!
https://competition.huaweicloud.com/information/1000041489/introduction
6月18日,华为云TechWave全球技术峰会(人工智能&数据)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库、华为云Stack等热点话题,携手来自全球的IT精英、技术大咖、先锋企业、合作伙伴共话前沿技术,发布华为云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分享行业最佳应用实践,探讨企业智能升级的成长之道。创新普惠,一路前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