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焦李成受邀出席昇腾AI开发者创享日·西安站,并带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分享。
在演讲中焦李成院士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最新前沿技术发展、洞察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变革与挑战,并给出了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思考展望,焦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应用,生态,教育与文化的环境。”
以下是焦李成演讲原文:
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能够遇到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人工智能改变社会,改变家庭,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需要踏踏实实努力去做。今年全世界唯一全球遥感领域最顶级奖项的冠军是我的学生,遥感理论,把北斗、高分结合起来,没有这些突破,要掌握核心技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是困难的。这也是昇腾的使命:去求解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物理、文学、人工智能有天然的联系,我们需要便利,也需要远见,这些技术推动我们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内涵,习主席在政治局常委五次学习中讲到了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技术都需要做。人工智能诞生到现在将近70年,这70年改变了世界,它三起三落,但我认为人工智能改变时代的潮流谁也挡不住,我们都会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应用、运筹、规划、跟踪、识别,影响着经济、社会、政治思维及未来,人工智能像人一样,学习、回忆、联想、推理、计算,我们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会强化学习,学会基于知识推理,学会决策。
反向传播算法是1974年Paul Werbos第一次提出,他是第一届国际神经网络的获得者。脑科学、神经科学要结合起来,学习、记忆、遗忘、推理,所有计算的技术是构建大模型的基础。国家任务“三四五”,希望根深叶茂,做好核心技术,稳步向前,跟踪、同步、引领这个时代。要成为全国创新引领示范城市,也要做这样的事情。秦创原,三秦儿女要做创新的源泉,要做创新的高原,理论、技术、应用平台要造福于社会发展,造福于每一个大众。
各著名高校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开拓,目前440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48所高校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558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我们希望通过人才培养,本硕博一体化让科研创新时间加长。
我们出版了国内第一套研究生、本科生人工智能教育丛书;马上要出一套职业技术教育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丛书,大概15本;还会出一套高中、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丛书,希望通过这三套丛书的出版,对国内人才培养起到作用。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是理论、技术、算法、平台、算力、场景相结合的,这些改变了我们整个生态。前面20,30多年的努力,我们拿到了人工智能3个国家奖,这对现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工智能的瓶颈仍然在软件、硬件、核心算法、数据驱动和知识驱动。我们写的遥感基础理论书,包括核心技术和应用,将很快出版。国内第一本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也将面世,这些是源头的、物理的、生物的、数学的、算法和硬件的,五位一体,类脑计算、认知计算、感知计算、智能学习缺一不可。我们不能把自己退化为一个简单的码农,从感知到认知,到群体的智能,再到认知社会,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人类学、进化学缺一不可。
不能只跟风说元宇宙,更重要的要说元宇宙的内涵、技术、发展和应用,要关注隐含的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层面的追求及应用、生态、教育与文化的环境。谢谢大家!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