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公司创始人们经常对这项技术改变各个领域(尤其是科学领域)的潜力做出大胆断言。但 Hugging Face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 Thomas Wolf 却持有一个更为谨慎的观点。
在周四发布在 X 平台上的一篇文章中,Wolf 表示,他担心在没有 AI 研究突破的情况下,AI 正在成为"服务器上的应声虫"。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的 AI 发展模式无法产生具备跳出框架、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 AI ——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Wolf 写道:"人们通常犯的最大错误是认为像牛顿或爱因斯坦这样的人只是优秀学生的放大版,认为天才就是把前 10% 的学生线性外推的结果。要在数据中心创造一个爱因斯坦,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知道所有答案的系统,而是一个能够提出别人从未想到或不敢问的问题的系统。"
Wolf 的观点与 OpenAI CEO Sam Altman 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超级智能" AI 可以"大幅加速科学发现"。同样,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也预测 AI 可以帮助找到大多数癌症类型的治疗方法。
Wolf 认为当今 AI 的问题 —— 以及他认为这项技术正在走向何方 —— 在于它无法通过连接之前不相关的事实来产生新知识。他说,即使拥有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按照我们目前对 AI 的理解,它主要是在填补人类已知之间的空白。
一些 AI 专家,包括前谷歌工程师 Francois Chollet,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认为虽然 AI 可能能够记忆推理模式,但不太可能基于新情况产生"新的推理"。
Wolf 认为 AI 实验室正在构建的本质上是"非常听话的学生" —— 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科学革命者。他说,今天的 AI 并不被激励去质疑和提出可能与其训练数据相悖的想法,这限制了它只能回答已知问题。
Wolf 认为 AI 领域的"评估危机"部分导致了这种令人失望的状况。他指出,目前用来衡量 AI 系统改进的基准测试大多包含那些有明确、显而易见和"封闭式"答案的问题。
作为解决方案,Wolf 建议 AI 行业"转向一种知识和推理的衡量方式",能够阐明 AI 是否能够采取"大胆的反事实方法",基于"微小提示"提出普遍性建议,并提出能导向"新研究路径"的"非显而易见的问题"。
Wolf 承认,找出这种衡量方式的具体形式将是一个难题。但他认为这可能是值得付出努力的。
Wolf 说:"科学最关键的方面是提出正确问题和挑战已学知识的能力。我们不需要一个能用常识回答每个问题的 A+ (AI) 学生。我们需要一个能看到并质疑其他人都忽略的内容的 B 级学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