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大规模人工智能 (AI) 项目上的投入,正不断引领它们跨入超级计算的领域 —— 无论企业是否将此称为超级计算 —— 据惠普企业(HPE)高性能计算 (HPC) 与 AI 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 Trish Damkroger 指出。
Damkroger 在近期接受 Computer Weekly 采访时指出,构成现代 AI 基础设施的基本原则 —— 海量计算能力、高密度配置以及扩展架构 —— 与传统超级计算有着直接对应的关系。
“无论你是否称之为超级计算,其实都是在谈论超级计算,”她说道。“这本质上是密集式计算和扩展架构,”她补充,并指出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是一个明显信号,同时她提到与客户讨论建设一吉瓦数据中心的情况,这已逐渐成为常态。
虽然“超级计算”一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科研机构,但 Damkroger 表示,一些行业也在利用 HPC 来运行 AI 应用。她举例说明,一个量化交易基金正考虑利用超级计算机,因为这种机器对于需要直接液冷支持的高密度 AI 工作负载来说,更具成本效益。
此外,韩国的 SK Telecom 也在利用超级计算来训练基于 OpenAI 的 GPT-3 的大型韩语语言模型。这些模型为该电信公司移动网络中的 AI 服务及应用提供动力。HPE 则提供了一套集成的高性能架构,以支持大规模训练与部署。
在日本,东洋轮胎采用了搭载 HPE Cray XD 系统的 HPE GreenLake,加速了用于轮胎设计模拟的运算。通过性能提升三倍的优势,该公司如今能够在一半的时间内完成复杂的大规模模拟,从而利用 HPC 与 AI 加速产品开发。
事实上,AI 的不断普及推动了亚太 (APAC) 地区对 HPC 系统的兴趣。“去年,我们在亚太地区的 AI 销售额仅次于北美,而这在以往并不常见,”Damkroger 说道。“该地区的 AI 领域正迎来巨大发展。”
为了满足各类企业需求,HPE 提供了一套灵活的软件策略。其中包括 AI 工厂,允许客户在 HPE 的集群管理软件之上选择开源框架,并通过 Morpheus 混合云管理平台进行编排。对于寻求更即插即用功能的用户,Damkroger 表示 HPE 的 Private Cloud AI 是一项精心策划的产品,它可以让 AI 与 IT 团队进行实验并扩展 AI 项目。“这就像一键启用 AI 的简单按钮,”她补充道。
尽管 AI 技术的进步与广泛采用已经取得显著发展,但找到真正利用 HPC 实现变革性企业 AI 应用的案例仍然是一项持续的探索。“如果具体看企业中的 AI 应用,确实有一些优秀的案例,但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发现那些最惊人的应用,”Damkroger 坦言。
尽管内部效率提升(如利用大语言模型编写服务文档)极具价值,但她表示,“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找到了那款足以抵消高昂成本的杀手级应用,”她指出,目前企业在广泛采用 HPC 辅助 AI 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初期基础设施投资、功耗需求以及持续的人才短缺。
针对大多数企业首先选择利用公共云来运行 HPC 和 AI 工作负载的现状,Damkroger 表示,对于长期且密集的使用场景,将 HPC 部署在本地会更具成本效益。
“我们发现,在 HPC 领域,如果你的使用率超过 70%,本地部署会更加经济实惠,”Damkroger 说道。然而,她也承认公共云在探索性研究和低需求场景中的作用,并补充说,数据安全问题同样是促使敏感 HPC 工作负载倾向于本地部署的关键因素。
回顾 HPE 在 HPC 领域的深厚积淀 —— 包含即将迎来首台超级计算机 50 周年的 Cray 传承 —— Damkroger 表示:“现阶段液体冷却技术如此突出,实在让人感到兴奋。我们终于看到过去 50 年所做所有工作的成果,并将其优势尽情发挥出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的GraphCast是一个革命性的AI天气预测模型,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完成10天全球天气预报,准确性超越传统方法90%的指标。该模型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学习40年历史数据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在极端天气预测方面表现卓越,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千分之一,为气象学领域带来了效率和精度的双重突破。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首个机器遗忘可视化评估系统Unlearning Comparator,解决了AI"选择性失忆"技术缺乏标准化评估的问题。系统通过直观界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比较不同遗忘方法,并基于分析洞察开发出性能优异的引导遗忘新方法,为构建更负责任的AI系统提供重要工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