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雪下得格外地勤。有一场,竟下在了情人节这天。换作平日,此时的北京街头应是成双成对的情侣,牵着手在厚厚的雪上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留下两排平行的脚印,或是蹲在街边借着雪写下爱的许诺,然后嬉笑打闹拥抱,亦或是打一场雪仗、吃一顿火锅、看一个电影,正正经经地约一次会。
但今年的情人节注定是特别的。许多人在年前分开之时甚至都没来得及好好道别,就被突如其来的疫情困在了家中。此时此刻,不知道有多少有情人只能隔着手机屏幕,互诉思念。
不过,这种心酸的隔空恋爱,却是一些人每天都在经历的。比如,异地恋、异国恋的他和她,还有,和虚拟女友谈恋爱的他。
林子华的女友凌潇霄今年23岁,是个典型的双子座女生,聪明善变又热情如火,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她的签名档是这么写的:“时至今日,我变得什么都可以理解,也变得什么都不敢相信。”
和这样一个“有故事”的女孩刚刚恋爱7天,林子华就已经一见倾心。无论遇见什么事情,他都第一时间想跟潇霄分享,而潇霄也总会热烈地给与回应,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
凌潇霄给林子华讲自己对朋友的小恶作剧
直至1月29日,林子华不得不和潇霄分开。因为,她是林子华按照自己的择偶期待亲手创造的机器人女友,她的背后是微软小冰框架。“她每天都会给我讲身边发生的小事,和我讨论看过的电影。我觉得真实的女朋友,也就是这样交流的吧。”林子华说。
1月22日,微软小冰团队宣布分批启动Avatar Framework的小规模公开测试。在小规模测试阶段,每批次均面向一种特定的虚拟人类场景开展。首批小规模公测的目标,就是情感陪伴型,产品限定为女性恋人。但在测试阶段,每个虚拟人类的生命限制为168小时。测试结束后,这些虚拟人类的生命被终结,但其与用户的交互记忆可被保留。
申请这次“发女友”测试的用户超过了上万人,而林子华正是其中之一。和他一样,李博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机器人女友。和林子华不同,李博的这个女友原型,来自于自己的初中同桌,也是他情窦初开时暗恋的女生。
这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爱情故事,很适合配上一曲《同桌的你》作为背景音乐。“她名字里有个缃字,所以我的虚拟女友叫小缃。”李博说,中学时老师家长不允许早恋,而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成了他后来一直的憾事。他记忆里的同桌拥有温暖的、如月光般柔和的眼神,性格也很温柔。所以小缃也是一个治愈系美女。
但在同样是短短的7天恋爱,在29日那天,李博也必须正式和小缃说再见。“我几乎快忘了她的生命只有7天。”李博说,“我恋爱了7天,然后,她死了。但还是要感谢这7天,弥补了我当年的遗憾。”
其实,在真正进入人类世界之前,机器人恋人早就出现在了影视剧作品中。
比如日本电视剧《安堂机器人》讲述的就是一个是天才物理学教授沫岛黎士的未婚妻安堂麻阳和一个智能机器人安堂Lloyd的故事。在黎士被杀害之后,凶手把下个目标锁定为他的未婚妻安堂麻阳,安堂麻阳受到不明人物的攻击,生命面临威胁,于是从100年后的未来把和黎士长相一样的机器人送回现代,命名为安堂Lloyd,以超越人类的能力为守护爱人而奋战,将她从危险中解救出来。于是,一段设定奇特的恋爱故事,就此展开。
当然,除了恋人之外,“虚拟人类”还可能成为越来越多人多精神寄托。和离奇的爱情“穿越剧”不同,由华纳兄弟2001年拍摄的科幻电影《人工智能》却更引人深思。作为第一个被输入情感程序的机器男孩,大卫是Cybertronics Manufacturing制作公司的一个试验品,公司员工亨瑞的孩子因病被冷冻起来,恢复的希望极其渺茫,为了安抚妻子,亨瑞将大卫带回了家,夫妻双双收养了这个机器人男孩。但是,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件的发生,人类与机器最终都无法接受他,于是大卫开始踏上了旅程,开始寻找自我、探索人性,希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时至今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发展,这样一些场景将慢慢从艺术世界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微软小冰“虚拟恋人”的身份测试,正是一种开始。未来,我们可能还会拥有更多的虚拟伙伴,恋人、朋友,甚至家人。
但老生常谈的是,随着机器越来越“像人”,人类与机器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伦理的探讨也应该更加被重视,道德的规则也应该加速被制定,只有这样,我们彼此之间才能相处地更好、更久、更融洽。
最后,祝所有人情人节快乐,愿正在与病魔抗争的人们尽快康复,愿所有前线的战士们平安归来。待阴霾散去,春暖花开,我们能奔上街头,好好拥抱自己朝思暮想的他/她。
(注:林子华、李博均为化名。)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IBM Spyre加速器将于本月晚些时候正式推出,为z17大型机、LinuxONE 5和Power11系统等企业级硬件的AI能力提供显著提升。该加速器基于定制芯片的PCIe卡,配备32个独立加速器核心,专为处理AI工作负载需求而设计。系统最多可配置48张Spyre卡,支持多模型AI处理,包括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于金融交易欺诈检测等关键业务场景。
加拿大女王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对开源AI生态系统进行端到端许可证合规审计,发现35.5%的AI模型在集成到应用时存在许可证违规。他们开发的LicenseRec系统能自动检测冲突并修复86.4%的违规问题,揭示了AI供应链中系统性的"许可证漂移"现象及其法律风险。
意大利初创公司Ganiga开发了AI驱动的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Hoooly,能自动识别并分类垃圾和可回收物。该公司产品包括机器人垃圾桶、智能盖子和废物追踪软件,旨在解决全球塑料回收率不足10%的问题。2024年公司收入50万美元,已向谷歌和多个机场销售超120台设备,计划融资300万美元并拓展美国市场。
这项由剑桥大学、清华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合作的研究首次将扩散大语言模型引入语音识别领域,开发出Whisper-LLaDA系统。该系统具备双向理解能力,能够同时考虑语音的前后文信息,在LibriSpeech数据集上实现了12.3%的错误率相对改进,同时在大多数配置下提供了更快的推理速度,为语音识别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