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下午,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汉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应邀发言,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主题进行分享。以下为倪光南院士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
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前,世界各国均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尤其在应用领域。然而,我国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基础技术方面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体系。
在信息技术领域,技术体系是各种技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作用远大于单项技术、产品、服务等的作用。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体系还受制于国外核心技术的垄断,要打破垄断不能只依靠发展单个硬件或软件,而是要依靠发展相应的“中国体系”。例如,我国在卫星导航系统、移动通信等领域已逐步打造出自己的体系,北斗就是“中国体系”成功的一个范例。
在这里我就自主创新,构建人工智能“中国体系”,谈几点看法:
第一、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已具备条件发展“中国体系”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已具备发展中国体系的条件和基础。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投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应用层十分繁荣,人才企业迅速集聚,数据丰富。在政策指引和产业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硬件、应用生态等领域都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第二、建设人工智能“中国体系”的几点建议
首先是要在突破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完善AI芯片、AI框架、AI平台、AI算法、AI应用等等,在这些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发挥国家体制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尽快攻坚克难。
二是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总书记曾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们应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要实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举措。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欣喜的看到以武汉、深圳为代表的多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昇腾为基础,实现全栈自主创新,不仅建的快,而且用的好,带动了AI产业集中集约式发展,支撑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是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体系非常好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里,我衷心希望投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的各级政府、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持续强化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持续构建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提前布局、产业协同、自强不息,奋力追逐、砥砺创新,为抢占未来国际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共同奋斗!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安全公司Backslash Security警告称,Cursor AI编程助手的YOLO自动运行模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该模式允许AI代理在无人工审批情况下执行多步骤编程任务,但其拒绝列表防护机制极易被绕过。研究人员发现至少四种方法可绕过命令限制,包括混淆编码、子shell执行、脚本文件写入等。恶意指令可通过导入未审计的GitHub文件或处理被注入的代码库内容传播,使文件删除保护等安全措施形同虚设。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AI系统,能够仅通过简单的手绘素描就在复杂照片中精确识别关键点。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同类数据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模态学习。系统在动物关键点识别任务中达到了39%的准确率,超越现有方法约5个百分点,并且在真实手绘素描测试中表现稳定。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找到广泛应用。
数据中心服务器通常部署在机架或机箱中,但两者并非同一概念。服务器机架是容纳多台服务器的金属外壳,通常垂直堆叠;而机箱是容纳服务器内部组件的外壳,是机架内的较小模块。机架服务器体积较大,通常占用单个机箱;刀片服务器更小,可在一个机箱中部署多台。理解两者区别对数据中心设计至关重要,影响服务器类型选择、冷却效率和硬件部署方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DOTRESIZE技术,通过最优传输理论实现AI大模型智能压缩。该方法将相似神经元合并而非删除,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实验显示,压缩20%后模型仍保持98%性能,为AI技术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